百岳線名稱

百岳線名稱

內          容

百岳數量 行程天數
北  一  段 審馬陣山、南湖北峰、南湖東峰、南湖大山、南湖南峰、馬比杉山、巴巴山、中央尖山 八座 六天
北  二  段 閂山、鈴鳴山、無明山、甘藷峰 四座 四天
北  三  段 能高主峰、能高南峰、光頭山、白石山、安東軍山 五座 六天
南  三  段 丹大山、內嶺爾山、義西請馬至山、東郡大山、東巒大山、無雙山、郡大山 七座 十天
南  二  段 向陽山、三叉山、南雙頭山、雲峰、轆轆山、塔芬山、達芬尖山、大水窟山、八通關大山 九座 七天
南  一  段 關山、海諾南山、小關山、卑南主峰 四座 五天
馬博橫斷 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駒盆山、馬利加南山、馬西山、喀西帕南山 六座 七天
干卓萬山群 干卓萬、火山、牧山、卓社大山 四座 五天
奇萊東稜 奇萊北峰、盤石山、太魯閣大山、帕托魯山、立霧主山 五座 六天
新  康  線 新康山、布拉克桑山 二座 五天
雪山西稜 中雪山、大雪山、頭鷹山、火石山、志佳陽大山 五座 五天
雪  劍  線 雪山東峰、雪山北峰、雪山主峰、大劍山、佳陽山、小劍山 六座 五天
武陵四秀 池有山品田山、桃山、喀拉業山 四座 二天
大霸群峰 大霸尖山、小霸尖山、伊澤山、加利山 四座 二天
玉山群峰 玉山前峰、西峰、主峰、東峰、北峰、南峰、東小南山、鹿山、南玉山 九座 五天
奇萊連峰 奇萊主峰、奇萊南峰、南華山 三座 三天
合歡群峰 合歡西峰、合歡北峰、合歡東峰、合歡主峰、石門山 五座 二天
南橫三星 關山嶺山、塔關山、庫哈諾辛山 三座 二天
單攻路線 西巒大山、白姑大山、屏風山、北大武山、畢祿山、羊頭山、六順山 七座 各二天

名稱分類

北n段,南n段的說法,是當年中央山脈南北大會師 (于七彩湖) 時的產物,因為路線太長,便由一些補給點將行程分為數段。再簡單的以一二三計數,有心共襄盛舉的,或幫忙補給,或陪走北一段北二段等等等的其中一段,然後這些名稱就留了下來,而且為台灣山岳界所廣泛的接受。

        所以最原始的分法,北路從思源椏口到七彩湖,有中橫公路的大禹嶺與能高越嶺路的天池保線所兩處補給點,當時便把

思 源 椏 口-大    禹   嶺   這段縱走行程稱為 "北一段"

大   禹    嶺-天池保線所  這段縱走行程稱為 "北二段"  

天池保線所-七    彩   湖  這段縱走行程稱為 "北三段"


       不過這些定義後來又經過了演化,因為 "北一段"太長,"北二段" 太短,"北三段" 南段後來又難得有人走,,今人便來個重新排列組合,在分別縱走時,把 "北一段"從中點的死亡稜線一分為二,稱 "北一段北段" 為今北一段,稱"北一段南段" 為今北二段, 再將原 "北二段" 與 "北三段北段" 並稱為今北三段,南路從卑南主山到七彩湖。有南橫的關山椏口跟八通關越嶺道附近的秀姑坪兩處補給點,當時便把

卑 南 主 山-關山椏口    這段縱走行程稱為 "南一段"

關 山 椏 口-秀  姑  坪   這段縱走行程稱為 "南二段" 

秀    姑   坪-七  彩  湖     這段縱走行程稱為 "南三段"


        南路的分段法倒是沿用至今,沒多大的改變,只是可能有人在撿南二段時會順便爬秀姑坪北邊的秀馬,或從瑞穗林道經丹大,東郡大等山到郡大林道,然後也概稱是南三段。^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