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段
北一段的分佈區域在宜蘭縣、台中縣境內,屬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此山區與雪山山脈並據於台灣中北部,天氣好時,自台北市區往南望,北一段與雪山山脈可清晰望見。此山區以南湖大山與中央尖山建構起其高聳的山域,南湖大山以其碎石坡在豔陽下閃閃發亮被太平洋上日本船隻誤認為高山湖泊而得名,該山與其所屬的山頭間的山谷(稱之為'圈谷')在地質的研究中被認為是臺灣島上幾個高山的冰河遺蹟之一(現在有些學者認為可能僅是山壁崩塌而成,非冰河刻蝕的痕跡)。中央尖山以其挺拔尖峭的山形得名,自溪谷至山頂近一千七百公尺的落差使其成為本山區最壯觀的自然景觀。
北一段山區為臺灣北部中部數條主要溪流的源頭,大甲溪、蘭陽溪與立霧溪均源於此山區。其進入此山區可由中橫公路宜蘭支線思源啞口入山,或是經由中橫東側迴頭彎由竹村經大濁水南溪入山,或是由北二段北上。一般隊伍均自思源啞口山,登山口位於 710林道的盡頭,從登山口起登,沿南湖大山往西側延伸之支稜上攀,經多加屯山、木杆鞍部、審馬陣山、南湖北峰進入圈谷,一般行程安排會在木杆鞍部之後的雲稜山莊或審馬陣山下的審馬陣山屋過夜,於次日入圈谷。圈谷分為上、下圈谷,是在南湖大山主峰、南湖大山北峰、南湖大山東峰間的平緩山谷。自圈谷上登東峰與北峰可均在兩小時內完成。整個南湖山區除前述山頭外,尚有南湖南峰(3516公尺)、南湖東南峰(3526公尺)、馬比衫山(3209公尺)、陶塞峰(3500公尺)、巴巴山(3448公尺)等。一般登山隊伍會以圈谷為中心點,花兩天時間完成攀登上述山頭。自圈谷至中央尖山,首先沿主峰至南峰稜線下切,稜線首先是佈滿原始森林,之後則是由巨大石塊堆積而成,南峰之後,登山路徑捨稜線往中央尖溪溪谷下切,大抵下切約1400公尺,路況陡峭。
一般隊伍會在溪谷紮營,並於次日上登中央尖山,上登路徑循中央尖溪上溯,終抵中央尖主峰與東峰間鞍部,而翻至東南面草坡登頂,整段路程約上升1700公尺。北一段與北二段間的銜接處即在中央尖山的南側,中央尖山自主峰往南高度便急遽下降,再上升至中央尖西峰,此段風化嚴重的稜線在岳界稱為死亡稜線,若是路線判斷錯誤,將會造成極大的危險發生!正由於地形上的險峻,中央尖山與其東、西峰構成不折不扣的"山"字行,在雪山山脈可清晰看到壯觀山容,而南湖大山南與北二段北望其氣勢逼人。通過死亡稜線,中央尖西峰與北二段的甘藷山毗鄰,此時便進入北二段山區。
北一段山區最高點為3700餘公尺,可俯視整個東北角海岸、宜蘭地區、龜山島甚至天晴時可清晰看見台北市區與陽明山上之文化大學建築物,由於緊鄰太平洋海岸,該山區在午後易於雲霧迷漫,一般該地區的活動都會安排在午前。整個山區有幾座可靠的山屋,雲稜山屋、審馬陣山屋、圈谷山屋、中央尖溪山屋、南湖溪山屋等,
這些山屋多已經備有太陽能設備,配備收音機與晚間照明設備,可提供夜間指引。
對於一般準備完善的隊伍,在此山區仍會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是進入圈谷之前須攀爬過"五岩峰",在惡劣天氣下,具有潛在危險。其次,天氣地形因素所引發的濃霧現象,是南湖多次失蹤事件的主因。再者,主峰登山口與南峰間的大區域碎石坡亦容易有意外發生,南峰至巴巴山間的頁岩碎石坡存在明顯的危險,並不適合新手橫渡。而死亡稜線一般只有北一縱走北二的隊伍才會行經,對於此種隊伍除仔細慎選路徑外,另一條低繞的路徑是可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