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段

        從向陽山下來後,再往南面的中央山脈就屬於南一段的範圍之內了,全境屬於高雄縣與台東縣的交會處,關山以北仍屬於玉山國家公園的範圍內。從關山(3666公尺)起向南經海諾南山(3173公尺)、小關山(3248公尺)、雲水山(3140公尺)、馬西巴秀(3060公尺)、最後到卑南主山(3293公尺),接下來就往西下切到荖濃溪林道的石山工作站,經由藤枝、六龜而從台南出來。從向陽山道關山的那段稜線,一般是都不列入南二段或是南一段的範圍內,而是將其獨立出來稱之為『南橫三星』,計有塔關山、鷹仔嘴山、與庫哈諾辛山,這些山頭都位於南橫旁邊,也都是可以一日輕裝來回的高山(以天池或啞口為根據地),最短的塔關山路程,來回僅須 4個小時,故很多團體以此為訓練新手適應高山的入門路線。而卑南主山以南,除北大武山外,中央山脈主脊的高度就下降到2500公尺左右,直到從鵝鑾鼻入海,也有人稱卑南主山以南的兩千多公尺那一段稜線為『南南段』,此地幾乎沒有登山客的足跡,尚處於未知的區域,近年來頗受各登山社團注意,而有許多探勘的計畫產生。

        攀登南一段的稜線大多從南橫進入,登山口位於進涇橋(南橫138.7K)旁,上切接到關山的西北方支稜(3026鞍部),在此可輕裝沿稜去攻庫哈諾辛山,回來紮營後(此地有一山屋),隔日上到關山山頂,再往南沿稜下到2940鞍部,住一晚後,續行向小關山,到雲水山紮營,隔日再過馬西巴秀山,一直到卑南主山下紮營,接下來就下切林道,坐車出台南,行程須五天的時間。

        關於南一段的描述,有一首打油詩可作為參考:『小關難纏、雲水無水、卑南不死、藤枝必亡』,這裡說出了南一段中最為困難的兩個地方:其一是水源問題,另一個是荖濃溪林道的路況問題;關於水源問題,南一段全段中較為穩定的水源僅有進涇橋旁的溪水、途中有2940鞍的溪溝伏流、接下來就只有等到下切到林到後才有水源可用,等於說必須背負三天以上的飲用水,在夏日攀登,用水較多,更增此段的困難度!另外關於林道路況的問題,因為林道乏人照顧,下雨時容易坍塌,石山工作站到有公車可搭的藤枝遊樂區約需50公里的距離,所以如果車子進不來,就只能用雙腳走50公里出去了......。而關於南一段的路況,其稜線已無南二段般的扭曲變形,又回復到幾乎成一直線的狀況。基本上路跡清楚,無迷途之虞,且無危險地形(較危險的關斷等處,已經繞過去了),故只有前述兩項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值得附帶一提的是南一段屬於向東的卑南溪流域與向西的高屏溪流域分水嶺,由於地處偏遠較少開發,仍保存著原始的林相,野生動物的棲地也未遭破壞,故此處也是野生動物聚集的場所之一,想要與水鹿或長鬃山羊邂逅的山友,可考慮來此一遊,但千萬得有缺水的凜準備才行!關於南一段上特別的景觀,可能只有一處『關山』,較值得介紹,其他山頭因為稜線平緩,都顯現不出山形的狀闊。關於關山,岳界稱之為『南臺首嶽』,因其為南台灣的最高峰,從玉山群峰或是南二段向南望去,一眼就可看見一山形如金字塔的高山突出於群山之中,那便是關山了,關山的地質特色就在它北面的關山大斷崖,全長約 4公里,危石聳立,彷彿巨龍的背脊般崎嶇的蜿蜒著,由塔關山往南望,其景最為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