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記錄 - 高山百岳

返 回 討 論 總 列 表 】【 回上一頁 我要回應此討論
主題: 北三段2009/07/31~08/04共五天
共有3筆回應         頁:1/1
發佈人:彭金永
發表時間:2009-09-04 18:05:06
文章編號:11_2090
1
除了能高主峰外,其餘山頭都在雲霧中,真是有點無奈。要不要再走一回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佈人:總幹事
發表時間:2009-08-13 11:58:45
文章編號:11_2089
2
~恭 禧~

完成一段艱難又愜意的旅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佈人:黃忠政
發表時間:2009-08-13 08:40:08
文章編號:11_2088
3
北三段能高安東軍縱走
在中央山脈群峰競逐高度、崢嶸頭角的世界裡,卻有一段綠茵廣袤、柔媚動人的草原高山湖泊景觀,在這裡,山成了配角,靜靜地倒映在無垠的煙波中,賞湖觀景、聆聽湖水輕柔的拍岸聲才是此行的最大目的,這裡叫做----能高安東軍。
能高安東軍連稜,擁有台灣最廣闊的草原地形,以及最豐富多樣的高山湖泊景觀。白石池的清麗脫俗與拍岸濤聲、萬里池的濃郁壯闊與波光瀲灩、屯鹿池的婉約沉靜與翠映蒼嶺,在回眸之間,正是旅者辛辛苦苦所追求的歸宿。除了讓人驚艷的草原明珠外,在這段蜿蜒20餘公里的中央山脈主脊上,峰巒疊嶂,群山競秀,山岳景觀與湖澤之美,相得益彰。

時間:98/07/31~98/08/04(8/5為預備天)
主辦單位:桃園縣長青登山協會
領隊:羅德添
嚮導:吳雅齡
隊員:彭煜壎、陳水金、彭金永、阿堂、黃忠政、謝榮鳳、俞加炳、李岳虔、陳光和、張水源、劉丞豪、來福

攀登百岳
能高主峰,3262M,三等5957號三角點
能高山南峰,3349M,二等1453號三角點
光頭山,3060M,三等5956號三角點
白石山,3110M,三等5955三角點
安東軍山,3068M,一等三角點

預計行程
07/31:0530會館出發-1100屯原登山口午餐-1700天池山莊
08/01:0530出發-1030卡賀爾鞍部午餐-1400能高主鞍部營地(台灣池前)
08/02:0530出發-1100能高南峰鞍部營地午餐-1600白石池
08/03:0530出發-1130安東軍三叉路午餐-1630獵寮營地
08/04:0530出發-1200遊樂區停車場午餐-1800中壢晚餐
08/05:預備天

實際行程
07/31:
05:30桃園會館→10:20屯原登山口午餐→12:39福雲宮→12:40雲海保線所→16:10能高瀑布→16:20天池山莊(宿)
08/01
05:10天池山莊→05:50光被八表→08:30卡賀爾山→09:15鳥嘴尖岩山午餐→11:17能高主峰→11:55能高小屋遺址(宿)→13:00台灣池取水
08/02
05:45能高小屋遺址→10:05能高南峰→11:25南峰南鞍營地午餐→14:00 3159峰南鞍營地→14:47光頭山→16:15白石池(宿)
08/03
05:45白石池→07:25白石山→08:25萬里池→10:25屯鹿池午餐→11:55三叉營地→12:45安東軍山→13:28三叉營地→14:47第一次過溪→17:30第二獵寮(宿)
08/04
05:15第二獵寮→05:45大崩壁→07:40第一合流點→09:20最後上切點午餐→10:30越嶺點→12:20松風嶺→13:25奧萬大吊橋→14:30奧萬大停車場

07/31(五) 晴偶有雲傍晚有霧
06:10在新竹科學園區交流道等專車,結果羅老師打電話來說司機開過頭,李岳虔、劉丞豪和我三個人只好在高速公路連絡道往前走,還好一大早還未到上班時間,沒有警察,否則走在汽車專用道肯定被開罰。司機大哥也用倒車方式把車子從高速公路開到園區內,真是厲害。
08:10在六號國道接到台14線的加油站休息,加油站附設的廁所號稱是五星級,還貼有報章雜誌的報導
08:50車子到霧社休息,羅老師去仁愛分局辦入山證,許多隊友到自助餐店包便當準備當午餐,我因已有準備肉包,便到處晃晃,雅齡養的那隻來福躺在店門口,蒼蠅在牠身旁嗡嗡叫,惹的牠不舒服,一直想用牙齒咬蒼蠅,一直到山上還是如此。
10:20到屯原登山口,大家下背包、公裝,也準備吃午餐。這一段通向中央山脈主脊的步道,稱為能高越嶺道,是日治時代1914年太魯閣征伐戰役日本部隊攻擊太魯閣群的主要路線之一。之後日本人於1917年興築警備道(初音奇萊橫斷道路),1925年重新興築越嶺道全線,成為現今之能高越嶺道。整裝完畢,告別司機大哥,10:55出發。
一開始映入眼簾的便是前幾年造成山難的崩塌地,此崩塌點植坡工程看起來已完成,虔誠祈禱不再有遺憾的事情發生。在能高越嶺道上每隔0.5K有立里程碑,讓登山者能確知目前的所在地。太陽很大,曬的全身發燙,只想躲在樹蔭下乘涼。11:35在1.5K處休息。
11:50 到2K,沿途踩在松針上,就像是天然的地毯,踩起來鬆鬆軟軟,很舒服。路旁的花朵種類倒是不太多,玉山石竹、早田香葉草、龍膽、沙參及台灣百合等,可能是已過了百花綻放的季節了吧。而最顯眼的建築物就是一連串的電塔,二次大戰後,台電興建東西向輸電工程,要將東部充足的電力供應到西部地區,於是沿著能高越嶺道,從花蓮銅門至南投霧社共架設327座巨型鐵塔,每10公里設置一處保線索。
12:15休息5分鐘,12:20越嶺道旁有個告示牌,是眺望馬海僕富士山最佳展望點,果然遠方有座山山頂是平的,有點富士山的味道。不過對『馬海僕』這一詞比較有印象的卻是與莫那魯道有關的馬海僕岩窟。1930年10月28日,總督府為了記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陣亡,舉行了神社祭,在霧社地區舉行聯合運動會,這個時候的警備較為鬆散。10月27日清晨,「賽德克族」霧社群中的6個部落,由「馬赫坡社」的頭目「莫那魯道」首發攻勢,分別攻擊附近警察駐在所、官舍,學校等重要機構,日本人派大軍壓陣,並從多條路線往霧社進軍,10月31日上午日本人發動總攻擊,抗日的六個部落則返回入山,並且準備長期抗戰。11月11日,日本人再度發起攻擊,飛機低空轟炸馬海僕岩窟。在糧食彈藥皆有限的情況下,抗日原住民退守馬海僕岩窟,不是戰死就是在巨木下自縊。最後莫那魯道眼見大勢已去,持槍自殺。在現地察看地圖,馬海僕岩窟就位在馬海僕富士山正北方2公里處,回想抗日英雄的事蹟,無限感傷。
12:34 經過4K里程碑,其後通過第一座吊橋,來福對於會搖動的橋面很恐懼,須等較少晃動後才走。12:39來到能高越嶺道西段唯一的土地廟----福雲宮,內部擺設簡單,我們雙手合十,祈願土地公保佑我們一行人在未來的五天能平平安安。接著急急趕往前,因為雲海保線所就在不遠處,12:40抵達雲海保線所(4.5K,H2360M)休息。
雲海保線所內已有不少登山客在休息了,經詢問後得知是要爬奇萊南峰與南華山,並沒有與我們一樣走北三段的隊伍。雲海保線所日據時代原名為尾上駐在所,在霧社事件時被泰雅族抗軍焚燬,事件結束後重建,現今則是背負著線路維修與保養工作的重責大任。建築物本體仍保留木造建築物,內部陳設則因沒開放而不得而知。休息了十分鐘,12:50離開雲海保線所,來福此時還被其他隊伍的隊員抓著拍照,聽到雅齡呼喚,才急忙掙脫加入我們。
13:02又經過一處崩壁,步道採用高繞,繞過崩壁上緣,13:12高繞崩壁完畢,緊接著通過第二座吊橋。13:15在簡易工寮休息,此時天池山莊兩位莊主與我們閒話家常,莊主邀我們住大通舖,但住山莊內不是要繳交清潔費嗎?既然莊主這麼說,那就到天池山莊時看看情況,或許真的可以睡山莊內而不用搭帳篷。
往前還是大片崩壁,這次則是直接開出一條平緩的步道,但是覺得不穩固,一場豪雨似乎就可把步道給沖毀,13:35過了6K終於擺脫崩壁一直存在的威脅。13:47過一座橋與小溪流,來福很高興的在溪邊喝水。14:00休息10分鐘,14:20 通過8K日據時期木炭窯遺址,一般都是建在駐在所附近,提供駐在所警備員製作冬天烤火取暖用的木炭。步道旁的告示牌還有圖像解說如何製作木炭。
走著走著漸感精神不濟,很想睡覺,所以14:45 在9K過後休息時,一坐下就瞇上眼睛,若不是身旁隊友一直有交談的聲音,我一定一下子就進入夢鄉。待得羅老師說背包上肩,有經過這麼一小段假寐時間,精神確實比較好了些。
15:10通過10K里程碑,之後有一處崩壁,15:20通過一座橋與瀑布,本以為是能高瀑布(三疊瀑布),但和多年前看到的景觀不太一樣,所以認為應該是我搞錯了,事後確認能高瀑布還在前方。15:30在11K處休息,從這附近看能高主稜很清楚,卡賀爾山、鳥嘴尖岩山與能高主峰的壯闊山容呈現眼前,這就是隔天要走的路線,光是用想的就很令人興奮。15:55可看見對面的天池山莊,意味著第一天的行程即將畫下句號。
15:57休息,16:05再次過ㄧ吊橋,16:10終於來到能高瀑布與三德吊橋,能高瀑布位於塔羅灣溪上游,海拔2800多公尺,瀑布分三段自天際傾洩而下,總落差約200公尺,氣勢十分磅礡。16:17 經過13K,亦為天池山莊叉路,離天池山莊100M,直行往天池山莊,左往奇萊南峰,取直行。16:20到天池山莊(H2860M)。
天池山莊是一棟外表蓋以鐵皮的淺色一樓建築物,在能高越嶺道初期是一棟檜木建造的日式房屋,因外觀美麗,曾有「能高檜木御殿」之稱,但燬於1930年霧社事件中,1931年於原址重建。民國後除供台電保修維護人員住宿外,亦開放給登山者使用。民國75年又遭焚燬,今日之天池山莊,為民國82年重建完成。此距能高主峰還有8KM。天池山莊除了大通鋪,還有莊主房間、廚房及小包廂,外頭還有引山泉水沖洗的廁所,功能算是十分齊全。由於之前在步道上看見莊主騎機車往登山口方向出去,因此預料他們晚上不會回到山莊,因此我們就在大通鋪鋪好睡墊,省了一筆住宿費。不過還是有隊伍在廣場架設帳篷,自己睡帳篷比較不會受到他人干擾吧。外面的溫度隨著太陽漸漸西沉而遞減,從18℃,而16℃,至隔天清晨是13℃。且風勢愈來愈強勁,最後溫度低到受不了大家紛紛躲進山莊內。吃完晚餐,就躲進睡袋內休息,七點多在雲海保線所遇見的隊伍才陸續抵達天池山莊。整個晚上風超級大,門因沒關好一直乒乓作響,睡眠品質不是很好。

08/01(六) 晴偶有雲傍晚起濃霧
04:00起床,本以為其他至奇萊南峰與南華山的隊伍會半夜出門以便到山頂看日出,結果好像是沒有,因為我沒被吵醒,不過羅老師說有幾位山友已出發去爬山了。簡單用過稀飯後,05:10沿著山莊後方步道出發。
一路上平緩好走,對還沒熱身的身體而言還不算是太大的負擔,卡賀爾山與能高主峰在南方一直顯現其壯闊的山形,往北方望是在天池山莊北方的深堀山,而在西方則是守城大山懷抱下的清境農場。一路上步道旁開滿了一種莖部高聳獨立、花的顏色白偏黃、一團一團宛如繡球花的植物,經雅齡告知,這種植物叫『玉山當歸』,不知和一般中藥的當歸有何關聯。
05:50到南華山叉路,有指標標示:左往天池山莊2.0K、屯原登山口15K;右往銅門46K。光被八表就在前方100公尺左右,放下背包先去光被八表。光復後,在台電總工程師孫運璿督導下完成東西向輸電線路,民國42年竣工後,為紀念創舉,在能高鞍部設立紀念碑,由蔣中正題『光被八表』與『利溥民生』,表示此輸電工程可將光明帶至八方地表、造福大眾民生。但此矗立超過半世紀的重要地標,卻於民國95年九月遭閃電擊中,頂端嚴重受損,銅製的「光」字斷裂掉落,台電多次派員勘查測量後決定原貌修復,並於民國98年1月完工。所以現在的光被八表仍是呈現完整的構造,只是若仔細查看,仍可看出整個紀念碑在『被』字以上基材的顏色較白,和其他區域偏黑色不同。不管如何,石碑仍繼續在台灣山脊守謢過往的人員。在光被八表附近的能高鞍部中華電信可通。
06:05離開光被八表,繼續往南走,06:10能高越嶺道與能高安東軍路線叉路,左往檜林保線所4.3K;右往能高主峰5.7K;回頭天池山莊2.8K。我們往右往上走,告別能高越嶺道,一頭鑽進茅草與箭竹林內,前段沾滿了露水,後段則是在比人高的草與石頭中行進,由路況看來,這段縱走路線似乎走的人並不多啊,否則路徑不會都快被掩沒了。
06:50休息,放眼望著滿綠的山坡,配著幾座鐵塔,令人心曠神怡。07:45上到3018峰(戶外版台灣百岳全集稱為虎頭峰)休息,卡賀爾山的那兩根牛魔角也愈來愈猙獰。往下走到鞍部再陡上卡賀爾山,往卡賀爾山途中有兩處黑水塘。08:10休息,08:28來到卡賀爾山叉路,羅老師問有沒有人要上﹝卡好ㄟ山﹞,已經好不容易來到這裡,當然要給它上去一番,距離也只有100公尺左右,所有人將背包卸下,08:30上到卡賀爾山。
卡賀爾山高度3105M,無基點,名稱是由「櫻社」(今霧社春陽村)泰雅族居民的稱呼音譯而來,其獨特的並峙雙峰,猶如長著兩隻犄角的牛頭,所以有人稱之為牛魔角,也有人以「天神專用的筆架」來描繪此山特有之姿態。上到峰頂視野超棒,在此做全方位的巡禮,雪山西稜、合歡山、奇萊連峰一覽無遺,順便享受陽光灑在身上的快感。08:45揹起背包離開卡賀爾山。
再次走在台灣的脊樑上,正前方是座外型奇特的岩峰,3087峰,亦稱鳥嘴尖岩山,峰頂是一大塊巨岩所構成。09:15我們走到鳥嘴尖岩山岩壁陰影處吃午餐,大部份的隊友都是煮泡麵,獨謝榮鳳大哥準備料理包配上白飯,看起來香噴噴的直引人流口水,不過重量好幾百克,實在是太重了,若要減輕背包重量,還是以泡麵為佳。回望卡賀爾山,其崢嶸牛角仍十分明顯大自然的造化實在非人類所能想像。吃完午餐,09:55離開鳥嘴尖岩山。
接下來有時鑽箭竹林,有時爬石頭,10:40休息,最後在亂石草坡帶陡上,11:17爬上能高主峰。
能高主峰,高度3262公尺,三等5957號三角點,日據時代與新高山(玉山)、次高山(雪山)合稱為「台灣三高」。峰脊挾長,不論自越嶺道或是天池山莊前庭,就猶如金字塔般的尖峰聳立在天際。此山上中華電信可通,打個電話回家報平安。由能高主峰往東南方向下望可看見二個清澈的水池,羅老師說他第一次走能安縱走時,看見這個水池就下去取水,沒想到來回竟花了2個鐘頭,這是個恐怖的經驗,因為在前方的台灣池就有水可取,不需要一下一上的費功夫。11:40離開能高主峰。
在能高主峰往南方望可看見一塊空地,即是今日紮營地點,我們順著步道一路下降,11:55即到能高小屋遺址,僅剩倒塌的骨架。羅老師先帶幾位隊友到前方台灣池營地查探營地及水源,我們則先休息。半個鐘頭後羅老師回來了,說台灣池營地不夠大,我們還是在能高小屋遺址紮營,要其餘隊友準備容器去台灣池取水。順著步道約走15~20分鐘,左方有綁布條,也可明顯看出有塊營地,周遭有不少垃圾,在營地後方草叢有個黑水塘外型狀似台灣,岳友便叫它「台灣池」。水面浮著一層油質,輕輕撥開後,迅速舀取下方水,略帶黃褐色,有浮游生物存在。
我們把水取回營地後,本想就這樣把水煮沸後使用,但謝榮鳳大哥有準備濾水器,且過濾後的水清澈透明,因此接下來大家的工作就是將打回來的水一一過濾。這組過濾器功能強大,但價格卻不便宜,且經過這麼大量的使用,到最後已經阻塞到出水量變小,不過過濾的水已夠大家使用。而到傍晚霧氣逐漸彌漫,且開始颳強風,天氣似乎要轉壞。羅老師要測試露宿袋的功能,晚上睡在炊事帳下,便須將炊事帳加強工事,免得晚上被強風吹垮。

08/02(日) 多雲時晴有霧
04:45起床,週遭還是瀰漫著薄薄的霧氣,05:45從能高小屋遺址出發。
由於怕露水溼重,因此穿上雨衣,走在稜線上,風實在是強勁,突然後方幾聲驚呼聲,回頭看原來是丞豪的帽子被吹落,還好落在邊坡上,還撿的回來。六點多的時候雲霧有點被吹散,陽光從東方淡淡的穿過濃霧灑落下來,恰好形成『觀音圈』,大家都很驚訝,紛紛拍照,不過沒多久霧氣變幻,觀音圈就消失了。在箭竹林裡鑽,果然滿是露水,衣褲全被沾溼。07:10箭竹林裡休息,休息過後,一段攀岩拉繩陡上至3084峰,再下到鞍部。再來又是一陣陡上後,08:05在平緩稜線上休息。羅老師告訴我們,上能高南峰前坡度之陡,與干卓萬群峰由十粒溪營地爬升至主棱的困難度相仿,也就是說將近六、七十度的坡度即將要克服,另外在陡坡上有幾個地方有架設繩索,沒繩索處需以箭竹輔助時,須先測試箭竹牢不牢固,否則一下重心不穩,可是會摔下來。如此先有了心理建設,待會兒爬坡時就不會那麼震撼。我們指著前方的山頭問羅老師是否就是能高南峰,雖然老師說是,實際爬上去才知道假山頭實在有夠多,簡直可消磨人的雄心壯志。
休息完畢持續陡上,08:10上到3053峰,08:50~09:00越過3033峰頂,接下來沿著等高線走。霧氣大概是以3000公尺為界,以下感覺天氣清朗,以上則是雲霧密佈,什麼都不清楚,實在是很可惜。09:07休息過後,平緩腰繞後再度陡上,經過幾個假山頭後(3210峰、3246峰),10:05到能高山南峰叉路,叉路離能高山南峰約1分鐘路程。
能高山南峰,高度3349公尺,二等1453號三角點,為十峻之ㄧ,雖名為能高山副峰,卻比能高主峰多了87公尺,形勢亦勝幾分。中央山脈主擠在能高山南峰北面有二次直角轉折,先是轉向東走,後又折南回復原來走向,轉折處有幾處斷崖。但過了能高山南峰以南,卻有冠絕全台、面積廣闊的最高隆起準平原地形,景色差異對比十分明顯。峰頂往南看到的山頭有森林,不像是記錄上所寫光頭山是整片草原,所以我認為應該是3159峰,光頭山(H3060M)被擋住還看不見。峰頂中華電信訊號薄弱,若要打電話得搶訊號,隊友打電話回家後得知菲律賓附近有低氣壓形成,可能週二或週三才會影響台灣,對我們而言影響尚不太大,連帶也逼迫我們儘量不使用備用天。
10:40離開能高山南峰,往南峰南鞍營地出發。陡下,平緩腰繞,再陡下,有些路面都已經變成了深溝,下坡需多加小心。遠遠看到先頭部隊在下面鞍部營地休息了,11:25到南峰南鞍營地(H2975M)午餐,此營地若要取水則需要從後面的箭竹林內下切溪溝取水,我們都是自己背水過來,所以不成問題,煮泡麵時俞大哥提供一大把乾燥蔬菜,加入麵中讓麵的味道更棒了。我們將帳篷、雨衣拿出來曬一曬,除了晚上睡覺時不會有潮濕感外,也可減輕背包重量。混了一個多鐘頭,12:30再次重裝上肩,就在出發前,霧雨又飄了下來,且有變大的趨勢,不僅雨衣,連雨褲也穿上。不過走沒多久,雨勢就變小了。
一路上坡,13:25上到3159峰頂,休息欣賞台灣高山中,最大、最標準的「最高隆起準平原面」地形,光頭山也在前方。在此可以看到下面有一大片美麗的溪源營地非常漂亮,若是在此紮營應該會是很享受,不過下去很寫意,上來可就會累死人囉。本以為往光頭山需下切再上來,因為其間佈滿了許多類似步道的痕跡,羅老師說那應該是獸徑,正確的路徑是順著稜線往西方再轉折回來。
一路緩降,看著一望無際的草坡,真有一種莫名感覺,置身此地實是夫復何求。14:00走到3159峰南鞍營地,在此只稍作休息。在大霧迷茫中順著草原西緣一路往前,緩緩的上下起伏,14:47不知不覺中來到光頭山。
光頭山,高度3060公尺,三等5956號三角點,三角點旁前一凹洞內有一尊聖母瑪利亞的肖像,不知道是哪位虔誠的宗教家山友帶上來的。光頭山原名知亞干山,是由泰雅族語音譯而來,後來因附近全是淺草平鋪的草原丘巒,無任何樹木長成,意譯成『光頭山』而沿用至今。光頭山東稜有一牡丹池與流傳眾多傳奇故事的泰雅神石---牡丹岩,是泰雅族賽德克亞族的發祥地,具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只可惜天公不作美,霧氣瀰漫下無法遠觀4公里外的牡丹岩。15:10往白石池出發。
順著陡坡一路走下來,剛開始是破碎地形,不太好走,接著是灌木、茅草與箭竹的雜林,裡頭密不透風,身上又穿著雨衣雨褲,結果是內外都溼了。走到了最低鞍,實在受不了身上的熱氣無法排出,遂停下來脫雨衣,順便喝口水休息,結果上到越嶺點發現羅老師等人在越嶺點休息順便等我們,我們才說我們已經休息過了。一路下坡,沿途有兩個水塘,應該不會有人想取用此水塘的水吧,因為白石池就在附近啊,心想白石池應該也不遠了吧,果然就在雲霧飄渺間,出現了一個大湖,16:15終於到了白石池。
白石池高度約2750公尺,形狀如心形,池畔有平坦沙灘,因此一般能安縱走隊伍,都會選擇在白石池畔紮營。我們剛到時仍是雲霧瀰漫,等紮好營帳,休息一下子後,雲霧漸漸散去,大家紛紛拿出相機,做環湖的巡禮去了,此時太陽逐漸西斜,青嫩的草原與清澈的池水,幾頂營帳點綴其中,構成了一幅美妙的圖畫。俞大哥的水壺在這一岸被風吹入池中,已經放棄尋找,卻在對岸被其他隊友尋獲,這真是太神奇了。這一日只有我們這一隊獨享山中的優閒時光,真是太幸福了。吃過晚餐,我發現在對面稜線有黑影移動,應該是晚上的重頭戲---水鹿出現了,果不其然,一隻隻水鹿逐漸逼近營區,我們立即將儲存許久的尿液尿在附近,水鹿聞到味道立即來舔舐,而我們就拿出相機拼命拍照。雖然我們大量使用閃光燈,但這些水鹿似乎完全沒感覺,連一丁點的驚訝表情都沒有,丞豪直說這些水鹿會不會被閃光燈照射太多變成瞎子。不過拍這些水鹿還是很驚險的經驗,我們就站在水鹿旁約2公尺遠,雖然牠們看起來很溫馴,誰知道會不會臨時抓狂,往我們衝撞過來,牠們的身軀可比我們壯碩多了,我們若真被撞,恐怕就直接被撞飛掉入白石池內。等拍過癮了,才心滿意足的回營帳休息。記得把背包綁好,免得被水鹿拖走,翻動背包內的食物。
這一天晚上下大雨被雨聲驚醒,下了好大的雨,希望不會影響到隔天的行程。

08/03(一) 多雲時晴有霧
04:45起床,馬上跑出去看水鹿還在不在,耶!水鹿還圍繞在營地四周晃來晃去,這些水鹿真的是不怕人,吃過早餐再去找水鹿拍照。找好的地點要方便時,很怕自己落單被群鹿圍攻,東找西找,終於找到鹿群看不見的地方,才能安心方便,人真的是渺小喔。在整理背包時,來福不時對著水鹿咆哮,最後發生來福大戰水鹿的精彩戲碼,母鹿被鬥生氣,跺著前腳對著來福衝過去,結果來福嚇得亂竄,不多久又跑去吠母鹿,母鹿又再次衝過去,來福再次被嚇跑。看足了犬鹿大戰,05:45穿著雨衣離開白石池。
順著草坡走約10分鐘到達另一個水池,就是白石妹池,成不規則形狀,比白石池嬌小,水質看起來也蠻乾淨的,看起來西緣比較低,豐水時應可溢水,成為萬大北溪的源頭。
剛開始在淺箭竹坡行走,感覺很舒服,之後坡度漸陡而箭竹轉高且密,在與人一般高的箭竹林裡游泳,又沾滿前一晚的雨水,全身上下都濕透了。06:55休息,爬升了近300公尺後,07:25大霧迷濛中登頂白石山。
白石山,高度3110公尺,三等5955三角點,是台大登山社泰雅族發源聖地探勘手記「白石傳說」(台大登山社出版)的主角,因面對泰雅神石牡丹岩(白石)而得名。我們到山頂時,霧濃風大,由於風大且冷,拍完照就匆匆下山。
一路陡陡陡,陡降了300公尺,翻過ㄧ個山頭後,前方隱約出現一個大湖,原來萬里池已在眼前,有隊友不死心,一定要等到煙霧消散拍到照才甘願,其他人則是繼續往前走。快到池邊時,原本是大霧瀰漫,不一會兒煙消霧散,美景瞬時呈現眼前,這時紛紛取出相機,將美景攝入鏡頭內。
08:25下到萬里池畔,海拔高度約2820公尺,從高處俯瞰,碧綠的池水靜靜躺在山巒重疊的腳下,近觀則可看見湖面的濃綠色彩,可支池底有大量藻類生長,池畔泥濘不適合取水。依地質學來看,萬里池正逐漸邁入老年期,終有一天,將成為無水的平谷窪地。
繞行萬里池邊右半邊,08:35來到萬里池畔的一片谷地,青青草地配上藍天綠樹,還有小溪貫穿其中,有如人間仙境,非常漂亮。這谷地昔日是萬里池老年期湖面,由於泥沙堆積作用,湖水退卻後,形成現在的平谷地形。雖然這一天的行程非常趕,大家還是下背包休息,享受這悠閒的一刻。繞行到湖的另一岸後,泥濘的池畔立了大鐵牌,寫著距白石山1.31公里(1820步),屯鹿池?公里(2930步),循著路條撥開草叢,開始陡上200公尺。邊走邊往下拍萬里池不同角度的風貌,09:30來到越嶺點。
接下來先是一大段平緩腰繞,接著下降坡度變大,朦朧中遠遠看見另一個湖泊,10:25來到屯鹿池。屯鹿池有兩個營地,ㄧ個靠屯鹿池的北邊營地會先到但是比較小一點;另外一個營地在屯鹿池的南邊,營地較大也較平整。屯鹿池海拔約2830公尺,是一顆靜躺在大草原平坦面的明珠,散發出婉約沉靜的氣質。我們沿著池邊走到南邊準備吃午餐,水就直接取用屯鹿池,岸邊與水面有一段落差,取水得特別小心,否則一個倒栽蔥摔落屯鹿池,那可就嚴重囉。由於以近行程尾聲,大家都想把背包重量減輕,陳光和大哥就把所剩的蔬菜全部分給隊友,我分得高麗菜,加入泡麵中,在山上還能有這麼奢侈的享受,真是太幸福了。羅老師還泡了一鍋茶,剛好可去油解膩外加補充水分,就多喝了好幾口。
11:20離開屯鹿池,忽然來福對著右邊山坡狂吠,原來有隻小水鹿現身對我們探頭探腦,只可惜這一晚沒有要在池畔紮營,一般能安縱走走六天的隊伍第四天會在屯鹿池多待一晚。走了約2~3分鐘看見屯鹿妹池,呈現如沼澤般不規則形狀,有些泥濘路段,除了看前一位隊友的踩點外,就是踩在有點隆起的草叢,否則一腳踩入爛泥巴裡,那滋味可不會很好受。越過一條小溪後,開始在樹根與箭竹林中陡上,上到稜線後就緩升緩降,11:55路旁有指標鐵牌,往屯鹿池1.22K(1780步)、往安東軍山0.37K(19X步)、往紅檜神木(萬大南溪)3.83K(5320步),一旁還有塊空地,我們已走到三叉營地了。在等其他隊友的時候,俞大哥拿出相機,要我幫忙拍他表演太極拳時的動作,我一連拍了廿幾張不同動作的照片,直到羅老師招呼要上安東軍山才結束。來回安東軍山大概需90分鐘,我們決定只帶登山杖與頭燈,水待回程時再喝了。12:05出發前往安東軍山,天又開始飄雨了。
有時陡,有時緩,一路爬升,經過幾個假山頭後,12:45到達安東軍山。
安東軍山,也寫作安東郡山,高度3068公尺,擁有一顆一等三角點,是台灣百岳中,海拔最低的一顆一等三角點,也是北段中央山脈主脊三千公尺連稜蜿蜒連綿約百公里後的南端終點。因為霧氣一直跟著我們屁股後面跑,可惜了應該有的好視野,因此匆匆拍完登頂照,13:00離開安東軍山,13:28回到三叉營地。
稍微休息一下,補充點行動糧,13:40離開中央山脈稜線,開始往萬大南溪下切。這一路路大都是走在森林及箭竹的路面,實在是陡到不行,難怪很少有人挑戰能高安東軍逆走,光是用想的就頭很大呀。有一段路特別溼滑,瞬間讓我成為多爾袞,一連滑倒好幾次。路上有看到好幾棵高大的樹木,可能就是所謂的紅檜神木群了吧。繼續之字型下坡,14:47到達第一次越溪點,休息,讓膝蓋不要太勞累。好幾個隊友脫下上衣在河邊擦拭身體,我則只是洗臉洗手而已,因為覺得河水好冰。喝過羅老師煮的開水後,15:20出發,繼續往下游走。
此後的路大致是沿著溪畔走,忽而左,忽而右,須要來回過溪,15:50在一處空曠地休息(判斷可能是第一獵寮),路上順著河流兩岸高低森林裡面鑽來鑽去,路又溼滑,不太好走。16:55下到河流休息,最後從河的右岸越溪到左岸後,17:30上步道100公尺即到第二獵寮,時間已不早了,馬上分配營地開始紮營。羅老師照例先煮一鍋綠豆湯讓大家解飢,營地在樹林內,高度約1900公尺,相當避風,但也有不少小蚊蟲,所以帳棚的蚊帳需時時拉起來,免得晚上難以入眠。

08/04(二) 晴時多雲
04:10起床,天氣還不錯,05:15背包上肩出發,沿著森林路徑走,剛開始路徑還算平緩,沒多久後,又開始上坡,05:45經過大片崩壁,大崩壁往斜上方切行,路跡還算明顯好走。這一路上除了草多以外,還要閃避有刺植物,特別是咬人貓,有些路段兩旁密密麻麻的咬人貓,是要叫人怎麼通過呢?還好我有打綁腿,多了一層保護,就不怕被刺到了。
經過一段路到達一個拉繩扁帶,扁帶大概有三條,垂直陡下高度大概是七米左右,由後往前看,本來以為是要直接垂降至溪邊,走近點看,還好只垂降約2公尺後便接到一旁的步道。07:10過溪,休息,這裡就是地圖上標示的石壁營地,分為兩塊砂地。
07:40總算來到萬大南溪合流點,一望無際的寬廣河床很是壯觀,來福走在這鬆軟的河床地上,感覺也很高興。我們沿著河床慢慢往下游走。理論上在第二個合流點前就要找路往上切,但沒找到上切點,只好繼續沿著河床走,所以變成有些地方必須橫渡溪流,這一來,大腿以下全溼,所以把護膝及綁腿全拆了,這樣褲子也比較容易乾。
08:50看到路條找到上切點,先坐下來整理鞋襪,鞋子是沒辦法扭,襪子倒是扭出很多水,有一百多毫升吧,扭出水後再穿上腳,感覺舒服多了。09:10開始上切,09:20下到萬大南溪支流,羅老師宣佈準備吃午餐,本來今天打算中午左右出到奧萬大的,但看大家行進的速度,應該是來不及了。在此往萬大南溪的方向望去,可看見一座破舊吊橋掛在山壁間。我把準備了五天的麵包拿出來啃,雖早已過了保存期限,但吃起來還好,就繼續吃吧,又曬了一會兒陽光,10:00出發。
上坡兼腰繞,途中經過柳杉林以及松針林,10:30通過越嶺點。過越嶺點後,前方是一大片崩壁,沿著崩壁上方通過。10:55、11:25、11:55各通過越嶺點,羅老師以無線電通知司機大哥我們預計出去的時間,並提醒司機大哥要記得煮綠豆湯。
12:20來到松風嶺休息,步道旁的松樹皮被刮去一大塊是明顯的特徵,稍遠處有另一株松樹也有相似的切口,不過切口已變成黑色。接下來的步道先下一點點,再爬升50公尺,12:35到最高點後,開始之字型下坡。12:50到園區外遊客止步牌,休息時有隊友發現螞蝗,大家趕忙掀起褲腳檢查是否有中獎,這段路很少有螞蝗的紀錄,難道這也是溫室效應造成的嗎。
前面上方有一個觀景亭,亭上有遊客,我揮手向他們打招呼,沒得到回應。前方羅老師帶著先行隊伍沿著階梯步道往前,翻越『遊客禁止通行』柵欄,一路下到溪底,我們後方隊伍也跟著往下走,到溪底才發現吊橋卻在上方。沒辦法,又一步一步踩著階梯爬上來,再跨越『遊客禁止通行』柵欄,走到觀景亭下,詢問遊客才知道吊橋就在觀景亭後方,馬上大家再次『咚咚咚』的爬上木階梯,13:25終於走到奧萬大吊橋,拍照完繼續往前走。走完吊橋,在草皮上休息,打電話給家人報平安,還有遊客送我們運動飲料喝,真是太感激了。14:10走完辛苦的好漢坡,14:30到遊客服務中心旁的停車場,喝完綠豆湯,到廁所擦澡、換衣服,喝飲料,最後到苗栗吃慶功宴,帶著滿滿的回憶結束能高安東軍縱走行程。


相關連結:http://tw.myblog.yahoo.com/johnson5107/article?mid=694&prev=-1&next=58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服務時間:周三1930-2100,電話03-4913767 ,有問題請多利用網站留言板留言 電子郵件:tyegtw@gmail.com

住址: 桃園市中壢區明德路41巷9號(觀看地圖

桃園市長青登山協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