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記錄 - 高山百岳

返 回 討 論 總 列 表 】【 回上一頁 我要回應此討論
主題: 南三段94.10.7(領隊-羅潤枝 記錄-張鴻森)
共有1筆回應         頁:1/1
發佈人:許榮勳   註:此篇文章經管理員「會長」修改或刪除
發表時間:2008-09-16 18:19:25
文章編號:11_2031
1
東郡、丹大橫斷十日行記
日期:94年10月7日至94年10月16日
主辦單位:桃園縣長青登山協會
隊長:羅潤枝
嚮導:湯錦梅、李復興、黃金照
隊員:洪朝陽、張盛國、徐玉香、陳水金、羅成軒、陳雲棟、賴明森、黃瑞沐
羅德添、羅德永、陳忠柱、余遠文、洪昭清、劉振興、溫賢德、連全双
記錄:張鴻森
實際行程:
² D0:2005/10/06(四)19:00中巴自中壢出發 02:40花蓮瑞穗火車站(游民似捲曲的睡在該站椅子、地上)等李元富之接駁車。
Ø D1:2005/10/07(五)天氣晴
05:00出發 05:45林道10K(終點) 11:10林道20K 13:50抵28K工寮 14:20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牌 16:15抵32K工寮。
Ø D2:2005/10/08(六)雨
05:30起床大雨不停 06:40出發 07:15登山口營地煮水(有活水)
07:40出發 08:50鐵線斷崖 09:40獨木橋 10:00乾溪溝 12:50越嶺稜線 13: 15三叉路 (國聖工寮) 13:40太平溪東源 13:50太平溪西源。
Ø D3:2005/10/9(日)雨
05:10起床 06:50出發 08:50平台營地 10:45乾溪溝午餐
12:15杜鵑營地 13:20太平溪谷 太平溪營地。
Ø D4:2005/10/10(一)陰、有霧雨
05:00起床 0610出發 (輕裝) 07:10盧利拉駱山 08:50丹大山 11:00返抵太平溪營地(此時天放晴) 12:15(重裝)出發
13:20稜線 13:50內嶺爾三叉前營地 14:00(輕裝)三叉路
14:30內嶺爾山 15:00內嶺爾三叉前營地。
Ø D5:2005/10/11(二)晴
04:00起床 05:40出發 07:00馬路巴拉讓山 07:50馬路巴拉讓西峰 08:20鞍部後草原 09:30南北狹長營地 11:00出黑森林 11:50義西請馬至山 13:00GO 14:25斷稜西山崩壁
16:10 裡門山 16:45丹大溪源營地。
Ø D6:2005/10/12(三)晴
04:30起床 06:00出發 06:30望崖山 07:50千年圓柏
10:30可樂可樂安山 12:45郡東山 15:20東郡北鞍營地 15:30(輕裝)東巒最低鞍溪谷取2升公水 17:30返抵東郡北鞍營地 17:40登東郡(賞日落) 18:00返抵東郡北鞍營地。
Ø D7:2005/10/13(四)晴
05:15出發(輕裝) 06:55東巒大山 07:00回程並下東巒最低鞍溪谷取2升公水 09:30返抵東郡北鞍營地 10:30拔營重裝出發 13:30本鄉山 13:50GO 14:20本鄉山南營地 15:45櫧山北鞍營地。
Ø D8:2005/10/14(五)晴
05:40出發 06:15櫧山 08:23最低鞍部 09:15鐵杉林營地 09:25GO 10:05無雙第一峰 10:35無雙第二峰 11:05無雙山(無雙基點峰) 12:10GO 16:40最後水源(取水) 16:55石板屋遺址營地。
Ø D9:2005/10/15(六)晴
05:50出發 09:50松風嶺 10:00無雙部落 10:30GO 11:00無雙吊橋 12:00烏瓦拉鼻溪 13:00GO 15:15松林營地
15:40假林道 15:50郡大林道45、3K 16:15玉山國家公園界碑 16:45涵洞崩塌地 17:05抵43K工寮
Ø D10:2005/10/16(日)晴
06:35出發 12:20抵32K郡大登山口 13:20約26K待九人座接駁車 16:50十八重溪檢查哨 18:00水里晚餐 22:15中壢長青會館。
一般所謂『東郡、丹大橫斷』,係指從花蓮瑞穗林道進入,至郡大林道下山出南投信義鄉。其屬『丹大山系』的有:盧利拉駱山、丹大山、內嶺爾山、馬路巴拉讓山、義西請馬至山;因東郡大山、宇達佩山、東巒大山、本鄉山、櫧山、無雙山等峰,自義西請馬至山後,完全與中央山脈分離,自成一山系,即是『東郡大山塊』。也因為它位於深山區域、交通極為不便,造訪的人較少,反成一塊非常值得探索的神秘之地,就無雙吊橋至孫海林道三分所止,沿郡大溪開闢的『郡大溪警備越嶺古道』,分佈有哈伊拉羅社、馬西塔隆社、郡大社、……等,這些布農族群在清中葉自西部平原遷移入山,復於日治昭和年間年因【集團移住】政策,遷村至新中橫公路沿線村落 ,使得原本生活的廣闊山間空無一人;這次橫斷之行嚴格而言,主戲是『東郡大山塊』,也就是布農族人的後花園。(注一)
u 第一天:
20人沙丁魚似的擠在2台接駁車,自瑞穗火車站風馳電掣奔往瑞穗林道,10K之前為路況極佳的水泥路面,唯10K處大石封閉,下車步行,20K前為杉蔭蔽日的土石路,此後則多處落石、崩塌、荒草埋徑、路基沖刷殆盡,林道名存實亡,26K後林道復見,28K水泥建工寮屋況良好,爬段陡坡後上抵32K工寮,有兩間水泥建彈藥庫(一間漏水、潮濕、霉味濃)、一處空土地廟、兩塊水泥地,但無活水源(運氣好鐵桶有存水),共可搭4T*6;夜半驟雨敲帳,淅淅瀝瀝,心焦明日!
u 第二天:
起床發現營地積水,探頭帳外雨勢未歇、氣溫冷冽、大地一片灰矇,冒雨上路,踢完一段之字的石塊緩坡林道,自登山口後均是緊靠山壁,長滿芒草、箭竹不見路面的危徑,坑洞、倒木四處。鐵線斷崖雖多處沿壁綁有鐵線,但路面傾斜,在在需小心通行,10點到一片冷杉林下的乾溪溝午餐,雖是『雨添山翠動』但大夥衣褲均沾,而且前路茫茫,仰望那無盡長坡,哎!『視景不如察形』要緊,苦哇!花了近3小時爬至越嶺稜線,緊接陡下,過太平溪東、西源,東源水小跳石可過,西源則溪聲震耳,水深及膝,大夥緩慢橫渡到對岸;雨中砍箭竹、搬石頭整營地,就溪邊紮營,此時只想入帳將冰冷的濕衣褲脫下,然後喝口熱水,暖下身子;徹夜大雨滂沱,溪水怒吼,帳棚漏水打濕睡袋,哎!總算體會什麼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了!
u 第三天 :
依然風淒雨苦,小徑在松林中的箭竹下陡上二個小時,2900峰至乾溪溝屬緩上緩下的氣順路段,至杜鵑營地又是90分鐘的陡上箭竹小徑,苦哇!忽聞鹿鳴數聲,告警防區受侵!時指13:20,方覺又踉蹌60分鐘,已下抵鹿兒的家---太平溪谷了,過溪後沿溪旁小徑而上,復切下過溪,於14:00抵太平溪源營地(H2890M),此地為三面環山的柔軟草坡、營區在濱溪的凹長谷地中,寧謐祥和;倏忽驚見西方山巔的積雲裂縫碰出幾絲陽光,大夥在狂歡『明天會好天氣』之餘!忙著撿拾枯木生火烤濕衣、曬裝備;半夜兩隻覓食的水鹿在頭燈的照射下,兩對反射出黃光的眼睛,隨著跳動的身軀慢慢消失在黑夜的灌叢中。
u 第四天:
霧雨霏霏大地灰暗,行程是落差500公尺的丹大輕攻,一段平緩的暖身小徑之後是陡上的箭竹夾道;盧利拉駱山頂釘有對空標誌,濃雲從山谷中匍匐而上,聚聚散散,各山頭也忽隱忽現難窺全貌,濕透的全身加上寒風颯颯,照完相急往丹大,上下了七、八個山頭,鑽過一段高及人頭的箭竹隧道,滿懷心喜於08:50豋上四天來的第一個百岳 ——丹大山(H3325M為花蓮縣、南投縣界線),但卻霧海茫茫一景不見,匆匆下山;老天真有點『翻手作雲覆手雨』,下及山腰雲散日見,大片草原、青蔥林木、萬巒疊嶂……不盡的美景目不暇給,補足來時的惆悵。
下午豔陽四射一掃連日陰霾,12:15在60度的陡坡爬升300公尺,除私水外另加2升公水,馱上無水源的內嶺爾三叉前營地,1小時上抵稜線展望良好的寬廣平台,無不氣吁吁汗淋淋,13:50抵目的地(H3165M);丟下背包輕裝上內嶺爾山(H3275M、中華電信可通),展望良好,往返約1小時,。
u 第五天:
昨夜霧濃,草原坡上往馬路巴拉讓山的小徑,露水重壓著徑旁箭竹,濕透褲管,通過其巔(H3255M),數個雜生著新松、刺柏、香青的山頭,杈枒的枝幹把背包卡得進退不得,60分鐘的上下拉扯,整得大夥精疲力盡;南北狹長營地前一段平坦稜線,本想喘口氣,但探頭一瞧, 崩壁自稜頂直洩溪底,且部份路底中空,更加屏息、緊繃起來 ,這個營地前壁雖崩但背後大片草坡,不減景色,卸下背包佇視悠閒的白雲,依偎在馬博山腰,真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也!
過了一段鐵杉林,天梯小徑在一個接一個的山頭陡上,『噫、訏、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也!60分鐘幾乎垂直的攀爬,於11:50登頂義西請馬至山(H3245M),山巔東方的馬博諸峰一覽無餘,餘則展望平平;大夥抓緊1小時的午餐空檔,攤曬打濕裝備。
往後幾天要走的『東郡山塊』,在此與中央山脈切割而獨立,路徑循西北稜的箭竹草坡陡下,90分鐘後抵斷稜西山崩壁,兩段共長約100M的碎石崩壁,需從山腰橫切,壁陡路鬆,全隊費時1小時安全通過;旋接落差250M的冷杉林陡坡,40分鐘上抵裡門山(H3320M),渾圓的淺草山頂柔和秀麗,暮靄四合,報完平安電話,在草原小徑匆匆陡下丹大西源營地(H3150M)。
安閒的丹大西源,平直的躺在廣袤草原的宜人山坳中,水流潺潺、清澈見底、潔白及彩色的石頭在水中異發奪目,溪彎處一泓寧靜深潭,其濱鋪滿白砂,幾棵蒼翠的玉山圓柏靜靜的守著它,好個人間仙境!我們晚上就在高出的河階平台紮營,含笑入夢, 真何其有幸!
u 第六天:
昨夜低溫,晨起發現帳棚蒙上厚霜,整理後06:00出發,秋天的草原被朝陽灑得金黃耀眼,兩泓鑲嵌在丹大西源營地上方的水池,從望崖山鳥瞰,璀璨耀眼;今天除上東郡山之前有V型陡坡外,全程為輕鬆、美麗的大草原,天南可蘭山不知何時過了?可樂可樂安山(H3525M)也尋它千百回未著!只因它不屬百岳,選擇放棄繼續趕路!但2小時後驀然發現書有「可樂可樂安山」的不銹鋼三角點躺在小徑邊,大夥面面相覷自我揶揄:「大概是別隊山友搬過來的吧」!
水鹿!水鹿!在那?幾聲尖叫,嚇得牠往山谷狂奔,大家把相機對著牠亂按,哎!距離太遠,作白工啦!
郡東山(H3477M),無基點,渾圓的草原山頭,是台灣的屋脊,走在其上讓人感到置身悠悠天地間,感慨無名;馬博橫斷、玉山連稜、烏達佩山等,一覽無餘,展望好極。
今天的行程是先甘後苦,離開郡東在箭竹林中,一路縴竹陡下近200M達其鞍部(H3300M),原擬在此背2升公水上東郡北鞍營地,隊長考量重裝背水爬升300M的操勞,改往東巒最低鞍溪谷取水,但這段近乎80度的陡長坡,苦戰了2小時(15:20)才爬抵東郡北鞍營地(H3570M),為了晚餐,大夥丟下背包急赴東巒最低鞍溪谷取水,拖著疲憊的雙腳在漫漫草坡中,踉蹌而行,17:30完成任務回營,馬不停蹄又急上東郡大山(H3610M)追夕陽,落日餘暉把天邊的雲朵染成通紅的彩霞,真如古人所說「餘霞散成綺」!四野逐暗、山頭慢慢墨黑……入夜數隻水鹿來訪。
u 第七天:
05:15輕裝摸黑往東巒大山,東郡北鞍營地到東巒大山,需走過兩個V字草原坡,走完第一個草原坡,爬過裸岩,即抵烏達佩叉路,東巒大山在第二個草原坡頂端,兩處雖非無垠無崖,但都是視野開闊、空空蕩蕩沒有人煙氣息、柔和可人的大草原,06:55登上堆滿磊磊岩石的山頂(H3468M、無基點、中華電信通),展望良好;因考量今晚宿地(櫧山北鞍營地)缺水,回程再下東巒最低鞍溪谷取2升公水(於最低鞍、有路標)。
09:30返抵營地再度攤曬裝備,10:30拔營,在新松、刺柏雜生的碎石小徑陡下約400M,徑旁鮮紅欲滴的玉山小蘗(葉搗碎塗抹蛇咬傷患處可減輕危害)、,雪白如珍珠的高山白珠,雖然都小得不夠塞牙縫,但此時此地看得人垂涎三尺;抵最低鞍部在箭竹林中上升約200M,13:50登本鄉山(H3340M),山頭嚴重崩落,基點失所,頂上快無容身之地,遠眺拔地而起,峻峭插天的東郡、郡東山,溪身寬闊,白晢如雪的馬戛英溪,從其城牆似的崩壁直奔而下,平直的躺在山谷中,真是『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的寫照。
草坡小徑自山頂蜿蜒陡下約300M,抵本鄉山南營地後,再陡上約300M於15:45至寬長山坳、平坦避風的櫧山北鞍營地(H3370M),鹿鳴頻頻,可見水鹿不少。
u 第八天:
踩在充滿朝氣、清新的草原,從前鞍仰望櫧山(H3437M),它那美麗、柔和、尖聳衝天的型體,讓人有一親芳澤而後快之感,登頂後發現它是長型山頭,睥睨群山,環視那蜿蜒、上下的來時路,這趟高山之行的酸甜苦辣頓時湧上心頭(中華電信通)!06:30在箭竹、鐵杉林內陡下,數段垂直斷崖須小心;無雙山有三個峰頭,皆是齒鋸岩峰,下櫧山達最低鞍部後,嶙峋裸岩、陡峭岩壁、板岩陡坡,一峰接著一峰,抓岩隙、拉灌木、手腳並用,汗流浹背艱辛往上猱攀;11:05終於爬抵最後山頭—無雙山(H3185M)、(電話最後通點),大夥高興向家人報平安並拍照;在雜木、松林中急陡下1200M,厚厚滑動的松針、落葉,一不留神便是連翻帶滾,登山杖、可藉拉縴之草、木、石等,全派作煞腳步、平衡身體之用,陡!陡!4小時不停的陡,腳底、膝蓋都痛了!
最後水源取水10分鐘後(16:55)抵營地(石板屋遺址)。
u 第九天:
離開營地不久,兩處路徑全毀的大坍方,自山腰橫切接上小徑,鬆動的碎石在腳底不停滑落,大家都小心逸逸而過。
一路多舊石板屋遺址,昔時原住民留下的各種櫟子樹、胡桃樹已壯碩成林;09:50過松風嶺即達無雙部落,面積極其遼闊(原高及人身的芒草均已枯死),傾頹的石板屋徒留處處石牆,予人無限緬懷追思,據記載該部落設有學校(注一),可見住戶極眾。
吃過點心旋下無雙吊橋,鋼索完好、橋面略腐,一次限一人通行,橋過,溪邊高台地一隻山豬悠閒散步,對我們視若無睹……但已發現虎頭蜂巡邏,因蜂喜花朵,故鮮艷服裝、芳香味道較易招惹,登山切忌使用,與其碰頭,莫挑釁動作,要靜、速離開,這些基本常識,大家都拉到警覺的紅燈區;在密林中爬過一個山頭,下抵濁水溪上游—無瓦拉鼻溪,清澈溪水怒吼奔騰,其水質與平地相較,真『泉在山清,出山濁』也!
過溪即為三個半小時、60度、上升950M的之字陡陂,一路陡上毫無喘息機會,在松林營地之前的小徑下方,發現虎頭蜂窩,並有虎頭蜂巡邏,第一批隊員比較慶幸,屏息安然過關,第二批可慘!兩位隊員遭巡邏蜂以翅觸打其眉毛、極盡挑釁的行為,試探他們是否有敵意?,幸其等鎮靜、臨危不亂,原地立正半個小時,雖嚇出一身冷汗,蜂也無趣飛離,真『天祐長青』!否則後事不堪敢設想;15:50結束這段恐怖陡陂,上抵45.3K郡大林道。
林道芒草小部份枯死,其餘存活正常,地面處處山豬刨過、並有水鹿足跡,至43K工寮之間,包括國家公園界碑有一處大坍方外,共有大小坍方9處,工寮下方20M林道山壁有水源。
u 第十天:
今天自43K走到26K,發現43K至36K之間仍不斷坍方,這趟『東郡、丹大橫斷』即一般所稱『南三段』,其過程之艱辛與景色之壯觀,是山界之冠,我無描述之天賦,僅將心境略舒:『多少巉巖奇峰,萬丈惡谷,猱上援下。兩百里陡峭絕壁荊棘路,踉蹌苦行。南三段,山難行,走過南三無山難;無限晨曦美景,夕照彩繪,人間難見。萬頃如茵鵝黃淺竹草坡,此處僅有。南三段,山醉人,南三歸來無山看。』;十天所有隊員食、住一起,甘、苦與共,感謝上蒼賜給這個山中緣份,更由衷的向隊長潤枝、錦梅賢伉儷謝謝他們無怨無悔的照顧,企望我們山中再聚 、歡笑充滿蒼穹。
註一:參考南投縣信義鄉公所94年『山川及部落傳統名稱比對成果報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服務時間:周三1930-2100,電話03-4913767 ,有問題請多利用網站留言板留言 電子郵件:tyegtw@gmail.com

住址: 桃園市中壢區明德路41巷9號(觀看地圖

桃園市長青登山協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