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人:許榮勳
發表時間:2008-08-19 23:38:49
文章編號:11_2017 |
|
|
成員
領隊-黃九棟
嚮導-陳峻基
記錄-鄭智元
交通資訊
隨桃園長青奇萊北峰會師隊伍坐遊覽車至大禹嶺
呵....總算寫完了...將就看看吧!
> ====================== <
奇萊北壁攀登記錄
日期:1997.10/31-11/2
團體:桃園長青登山會 奇萊北峰會師北路
成員: 七人 (六男一女)
陳峻基 (嚮導,桃園長青登山會會長)
黃九棟 (領隊,大廚)
黃崇富 (攝影師)
梁敏菁 (女生喔!)
陳慶康
古增達
鄭智元 (記錄,成大山協&中央&毛毛虫俱樂部代表)
記錄本文:
====================
<第0天> 10/30
晚上隨會師隊伍坐兩輛遊覽車自中壢出發南行經埔里走中橫
霧社支線上松雪樓大禹嶺.
<第一天> 10/31
本日須重裝上抵屏風稜線, 加上一晚在遊覽車上趕路不得好眠..
大家都走的有點衰..
5:15 車抵大禹嶺..
下車遇東海山社一行走屏風, 過去打聲招呼..
6:18 整裝後出發, 走走竟發現路右出現一顆一等水準點....走過
頭了....回頭, 在公路出大禹嶺隧道後約80公尺的路標(武
陵農場52k) 對側下切, 初為路寬一米許的水泥產道, 後為
林間小徑, 之字下切.
7:00 過第一支流溪谷, .下游不遠處有人搭露宿帳..
休息片刻, 照團體照..
繞山腰續行, 再下坡.
8:35-8:50 主流, 過鐵線橋..
鐵線橋長不過10米, 底架木條, 以鐵線作扶手,
木條甚滑, 鐵絲又不好抓, 搖搖晃晃的不大好走,
加上距溪底有段距離, 有點嚇人...
過橋後有一段陡上, 剛上 1分鐘右側出現一極佳營地,
地平, 乾淨, 好地方, 3-4頂帳...
9:07 陡上結束, 接上一段緩平的山腰路, 茅草夾道..
9:40 又開始陡上..
11:00 合歡金礦
山屋規模不小, 但已半毀, 只一兩個小房可避風雨...
向前行50公尺崩溪末端有水源.
旁有一土地公神位, 拜拜祈禱..
取水, 每人約3-4升的水..
在此午餐..
12:40 續行..
17:00 經過××××以及××××, 終於上至屏風主稜線,
之前45分鐘有見一岩壁區, 於其間右繞穿過..
剛上稜線處在高箭竹中已有闢有一兩頂帳大小的營地..
地平, 避風性可..決定在此安營.
17:10 略作休息, 輕裝往屏風..
天色已暗, 帶了頭燈和鳳梨罐..
一路鼓足餘力衝殺過去...
17:30 登頂屏風山,
天已黑, 草草照完相, 拍完照就走人...
登頂之前5分鐘路邊有一小小看天池, 水質還不錯, 但絕不是可信賴的水源..
只是建議輕裝登頂時可以帶些空瓶水袋去碰運氣, 裝些水好煮宵夜..
18:05 摸黑回抵營地.
晚上真是累弊了..
菜很豐盛, 大廚手藝亦佳, 大伙還是吃的很爽..
晚上智齒作怪, 鬧牙疼, 一夜不得好眠..
<第二天> 11/1
本日本預定要上大岩壁上奇萊北峰頂會師..
不料上稜點(營地)往起攀點花費過多時間,
加上下午天候不佳, 風大霧雨...
故於起攀點下方闢地為營, 延後登頂..
6:15 重裝續行.
6:25 往右硬上稜線, 之後接一段陡下...
往後無路跡, 偶有路標, 但很少...
路也不甚好走, 有些地方鑽的難過..
6:38-6:46 一小森林鞍部發現一簡易獵寮..
黃頂雨布, 在鞍部稍東側, 不大, 很矮, 頗有歷史, 但頗牢靠,
約可窩進三人, 擋風擋雨..
7:10 屏風南峰頂, 之前有一岩壁頂好看, 路於其東側上...
7:50-8:00 森林山頭前鞍部休息, 此處林相甚美.
不料往後的森林山頭皆不好走, 又鑽又撥頂難纏...
不知是季節天候還是本地特別, 一路走來頗為潮溼,..
大夥都在箭竹林和雜林裡游的一身水...
太陽又難得現身, 稜線上風大, 蠻冷的..
11:10 左切岩坡後於一大岩壁下接回主稜..
一路行來山頭不斷, 真煩人..
12:10 最後森林山頭前休息, 稜線東側下方為一大片45度碎石坡.
天候不佳, 風大雨霧濃, 討論後會長決議行程延後, 擇地安營後明日起攀.
我獨自循稜往前最後森林山頭探路找營地,
結果發現其上密箭竹密的不像話, 很難鑽, 又潮溼..
於是會長和阿富接著左切碎石坡前探,
發現此一碎石坡可繞過森林山頭直延伸至北峰大壁基腳...
且於岩壁前森林邊緣一地平處可闢營地...
故隊伍隨後左切碎石坡行去, 約5分鐘後抵該處闢地為營...
費一番功夫整地, 闢好後深覺此營地頗佳, 取名為長青營地..
此營地約在稜線東下方60公尺, 於45度碎石坡和森林交界處,
避風性佳, 又無落石地滑危險, 有綁上長青路標, 應不難找..
展望極好, 正對北峰大壁, 約100公尺可及岩基,
天氣好可清楚觀察其上岩脈岩溝各路線..
是日後北峰爬壁隊伍極佳的基地營..
唯一缺點是無水源,
建議日後隊伍可至岩基處找岩縫水源, 然機會不大..
安營後, 考量用水可能不足,
一下午眾人以毛巾吸取松針露水忙的不亦樂乎..
忙了近一小時集了一鍋水煮拉麵當晚餐..
還用背包套作了一個松針集露水裝置....
(結果一晚上集了近 500cc 的水, 都被我治牙痛喝光了...嘿..)
意外得到一個清閒的下午, 天氣不見好轉,
眾人躲在帳篷裡聊天, 睡覺, 打牌....
14:00許call到北峰上會師人等, 告知延後訊息..
下午太混的緣故, 晚上牙齒痛不成眠, 可惡的智齒...
夜長夢多, 起來寫遺書到天明...
<第三天> 11/2
一早起來看天氣還不錯, 看來昨天的Delay是正確的決定..
北峰大壁矗立眼前, 壯麗異常, 有一種振奮的效果.
6:15 起行, 切碎石坡直上行.
6:45 主稜直攻起攀點.
延稜直上, 坡度甚陡, 稜線又窄, 回望時感覺真是蠻剌激的..
岩石多有不穩, 須小心..
7:40 第一處困難點, <約H3200>
稜線上出現一面小岩壁, 但無法直上了...
會長向東繞探路, 不成..
之後我無裝向西繞, 尋得一線, 輕裝尚可, 有點平衡攀登的技巧..
下方一泄千尺, 岩塊又不穩, 考慮重裝的緣故, 開始拿出主繩架繩...
由九棟架繩, 帶了一小背包, 帶了傘帶, 岩釘等物...
以下方稜線上的矮香青為確保者的固定支點, 與確保者的勾環以傘帶相連..
中間橫渡部分架了兩個中途支點, 第一個用岩釘, 第二個用傘帶.
最上面確保點難找, 找了半天找到一處岩釘和大岩塊岩角傘帶作雙確保...
第一次嘗試時岩釘一下就脫落了...再打過後狀況稍好..
嚇得我...下去的話就直下塔次基里溪了..
現在想來這個雙確保安全性還是堪虞, 尤其是墜落受到很大的衝擊力時...
岩釘是一定會掉的, 就怕大岩塊也跟著滾下去, 不跌死也會被K死..
只是其處附近實在找不到更好的確保點了..,
所以中途支點皆保留以防萬一..
確保點處還要再往上走約15公尺垂距方可抵稜線較平處..
總共用去約40米的主繩, 上方為架固定點處多延伸了10米..
主要在橫渡部分(20米)較難,
尤其是上至2支點時有一落差, 周圍岩塊又不穩..
然後大伙以小繩環扣在主繩上, 負重裝以平衡攀登橫渡上攀,
主繩裝置只作萬一滑落時的確保...
圖示如下:===================
上行約20米回抵稜線頂
↖
⊕ 15m 2 ∮ = 下方稜線上確保的支點,
>----------◎ 為一穩固的矮香青
◎ ∕
/ 10m ⊕ = 岩釘所作支點
↓ ╱
∮-------------⊕ ◎ = 傘帶繞岩角所作支點
15m 1
↓ = 表示危險地帶開始..
======================
9:20 全體過完, 背重裝攀岩真不是開玩笑的..
一個人過大概花 6-7分鐘, 其它時間都用來探路架點和收繩去了....
真該帶個主繩袋來的, 不用時時收繩, 又好揹繩...
其實這段不難, 只是揹了重裝, 而岩塊又多有鬆動不可盡信,
我們全程只這一段用到主繩, 若輕裝, 應可不必架繩的..
感覺上, 平時有練攀岩還是有差的..
不管是用繩的自信與熟練, 橫渡時重心的移轉, 抓點,和對高度恐懼的適應..
在稜線稍作休息, 前人有疊石為記, 疑是東側另一條岩溝路線的上稜點..
9:30 續行.
之後一段多碎石坡, 走一步滑兩步, 不過只要選線得當倒不危險..
這一段走的蠻快的..
10:25 一25米大岩壁下, , 一平台好休息..
前人留一堆路標, 應是記錄中的那塊美麗而神奇的岩壁了..
岩面頗為接實細緻,..
清大的記錄是先鋒打釘架繩硬攻, (該次用去四根岩釘)
且岩壁頂有一大腿粗的鐵杉可作固定點..
也可向右西繞20公尺上煙囪過一個神奇的山洞繞過從稜線東側上稜...
我們當然取後者, 從山下就念念不忘這個山洞了...
自壁腳靠右爬上一米落差(小心川上氏薊) 後在岩壁西側平繞約20公尺..
前方是一泄千里的斷崖, 與漂亮的岩壁, 視線可及奇萊池山..
是正對西側松雪樓的北峰大岩壁的一部分..
此時左方卻出現一約四公尺高的煙囪地形,
輕鬆爬上後即是一長長窄窄的山洞,
山洞長約15米, 應可供至少6人露宿....遮風避雨...只是地不甚平..
圖示如下:===25米神奇的岩壁與山洞========
亦可以打岩釘 ▌ ▲ 遠方的奇萊池山..
先鋒硬攻 ↘ ■▌ ◢█◣↙
□ █■ ~~~~~
□□██■ ~~~~~~
此處後方穿過山洞 □□□███
左繞上稜續行 ↘ □□□███
□█□████
垂直山壁 □██□████ ★神奇的山洞!
無法左繞 □███████ ↙
↘□**██████ *
□**██████ *∣*← 剌柏雜木..
*∣∣███████**∣
↖
大岩壁底下平台 ↖
由此上一米台階右繞
小心川上氏薊!
======================
11:00 休息完照完像, 過山洞完續行..
雲霧在慢慢起來了, 真討厭..
11:16
過完山洞後上稜後只這一段約 50m較困難,
自此之後直到北峰頂, 稜脈較寬而坡度較緩, 且多杜鵑與香青,剌柏...
行來已無難處..
12:10 登頂奇萊北峰.
會師隊伍留下三人等候, 還有糧食補給,
熱騰騰的薑母鴨, 薑湯, 萬巒豬腳, 蒜泥白肉,...
大吃大喝一頓後方有力氣感動, 慶賀, 照登頂照...
第四次登頂, 東西南北四條稜線都走過了..
有一種爬山已久未有的突破的感動,....很滿足!
12:35 下山啦..
13:27 北峰下稜三叉口, 取下行往 2,3號堡.
13:50 山腰主北峰叉路口.
14:16 溪底.
14:26 2,3 號堡. 休息, 熱食.
14:45 向黑水塘續行.
15:25-15:30 黑水塘山屋.
幾夜沒好睡的緣故, 快不行了...
想到之後 3.5k 的上坡...要捱命了..
5:10 入松雪樓前最後森林.
5:30 快要掛了時, 遇廖ㄝ來幫忙揹背包...真是救命恩人...
後來背包又被顏錘學長接走了...
6:00 終於抵達松雪樓.
天已黑..匆忙與顏錘打招呼, 分坐數台小車直下埔里與會師隊伍會合..
之後於埔里餐廳會合大隊伍..
晚餐, 喝酒, 慶功, 祝賀, ...
拜見與顏錘, 方先仁學長,
.....神志不清..累弊了...
用完餐與南技一行打聲招呼後下車, 一路回中壢, 下車已是晚上12點.
====================
附錄一: 此行感言與建議:
奇萊北壁為一頗佳的入門技術勘察路線,
危險度還好, 震撼性頗大. 自稜線起攀點向東延伸為一漂亮的大壁.
包含數條前人攀過的岩溝路線, 亦有許多可開發的路線.
自屏風上稜點至起攀點不大好走, 上行陡切又鑽又卡頗煩人..
最好多備水, 以防在此段多費時間.
長青營地真是一處好營地, 建議使用.
平時在人工或天然岩場的攀岩練習對此行有明顯的助益,
其一在繩索及岩器的使用上熟練與自信.
其二在平衡攀登的抓點及橫渡時重心的轉移.
其三在對高度恐懼的克服.
而背包以輕量為原則, 背包儘量不要太重.
最好準備一適合攻繫手用的攀登背包.
路線的觀察與選擇很重要, 本次攀登區域多由會長在前引路.
其所具之豐富山野經歷對路線的選擇助益頗大,
使本隊得以最安全及最省力的路線行進, 節省不少時間.
就主稜直登路線而言, 若選路得宜, 背包夠輕,
自起攀點起算絕對可於四個小時內登頂, 不用急, 慢慢小心走即可.
附錄二: 奇萊北壁攀登建議行程:
第1天 出發-->大禹嶺(午)-->塔次基里溪鐵線橋-->合歡金礦[C1]
第2天 [C1]揹水-->上主稜點<-->屏風山-->北壁腳的長青營地[C2]
第3天 [C2]-->奇萊北峰
本日若走主稜僅須半天, 有充足時間以觀察路線或出松雪樓.
附錄三: 主稜直登路線建議技術裝備
1.大隊裝備:
主繩一條 50米, 最好帶主繩袋
岩釘片型至少5支, 角型隨便.
岩鎚一支(或冰鎚亦可).
快扣組 5組以上.
確保器(下降器)至少2個.
傘帶 3m 至少五條, 5m 至少二條, 可預作成繩環狀以便使用.
勾環及保險勾環自行斟酌數個, 作連結用.
2.個人裝備:
一般吊帶,
勾環, 保險勾環各兩個.
確保器(ATC&8環) *1個.
傘帶(2-3m) *3條,
普魯士繩(6mm)(2-3m) *2條
岩鞋粉袋可以不用! (若想玩玩25米神奇壁可以考慮攜帶)
附錄四: 此行參考:
1. 77/11/28-30 東吳山社.腥腥單人縱走攀登記錄. (東吳山鳴第六期)
2. 85/6/24-26 清大山社屏風奇萊北行程記錄BBS版. (徐瑞成, 王宏祥)
3. 86元旦 神與貓之屏風行程記錄.
> ====================== <
--
[1;36m我達達的馬蹄....[5;33m★[0;37;40m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上線處:[140.115.9.194]
> -------------------------------------------------------------------------- <
發信人: sometimes@nckubbs (隨喜),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走過奇萊北壁
發信站: 成大計中 BBS 站 (民國86年11月 3日 (星期一) 16:15:59)
呵...我回來了...
昨夜一天從北壁起攀點上攀600公尺上北峰..
再走百岳路下行2,3 號堡出黑水塘再苦上3.5km的緩坡上松雪樓..
....真是累弊了....
所以到現在吃飽睡足才有力氣破文章...
在此先大概報告一下活動情形和心得...
行程記錄過兩天再貼上來..
會想跟桃園長青來此處有幾個原因..
一.是想嘗試看看技術攀登路線,
練了這些日子攀岩, 去了幾次龍洞, 難免有點手癢..
順便為山協留下奇萊北壁這條技術路線記錄.
二.是想順便砍下屏風山, 52岳喔~
三.是想看看社會團體的登山隊伍, 作個比較和觀察..
桃園長青是近年頗為繁盛的隊伍, 其在高雄的分會(野雞)和成大山協頗有淵源,
這支隊伍的成員 (包括會長共七人), 又常來中央岩場攀岩故熟識.
(會長陳峻基是這一次中央盃攀岩賽公開組第二名, 山野與領導能力俱豐)
看準我少有幾次勘察經驗, 又無家累, 故被抓來當攻擊手....嘿!
前一天 晚上跟著會師的大隊伍坐車到大禹嶺,
第一天 下車後遇到東海隊伍, 寒喧數句後啟程, 重裝下600m 塔次基里溪鐵線橋,
再上1300m 經合歡金礦揹水上稜線紮營來回屏風山, 當然很累人..
第二天 自上稜點南行, 抓稜線走, 屏風南峰前景致尚佳, 過屏風南峰後一路鳥路,
密箭竹之類的林相甚惡, 又夾以一些小危稜, 陡上陡下的..
到中午方抵起攀點前最後森林山頭, 此時會師隊已於北峰頂會師.
考量天候惡劣(強風霧雨), 攀登時間可能不足, 故找地安營明日一早起攀.
在大壁下方東側碎石坡的森林邊緣闢得一極佳營地,
地平可安兩頂四人帳, 避風性佳, 展望亦好, 亦無落石地滑危險..
可清楚觀察北壁的岩脈各條路線, 是以後北壁攀登隊伍絕佳的基地營,
取名叫長青營地, 惜無找到水源, (也希望後來的人能作此功德)
一個下午大伙用毛巾吸松針上的露水,
至傍晚時分終能集成一鍋黑水煮拉麵...
夜裡霧雨依舊, 卻因長智齒痛的無法安眠,
想到明日的行程, 夜長夢多, 想來想去打開頭燈寫遺書..
爸爸媽媽姐姐弟弟親愛的山協北極星..&%$#
因為保了五佰萬險的緣故...
講的話都有點意興風發...
第三天 天氣轉好, 大幸!
自長青營地踢碎石坡上行約 70M 抵稜線起攀點,
採稜線直登路線, 難度適中,
第一段險稜陡升, 岩塊為主, 間有植物依附,
其中只架過一處繩, 約用去40m的主繩, 是斜繞上稜的情況,
由我先無裝SOLO探路上, 第二人依所探路先鋒架繩,
當中共架兩個中途支點, 一個岩釘, 一個岩角傘帶,
最上面架雙確保, 一邊岩釘, 一邊岩角傘帶,
然後大家再揹重裝確保上(用繩環扣在主繩上)
不過這裡風化嚴重, 許多大石也不見得安全,
所以不論抓點或架點都要特別注意, 尤其是岩釘的使用..
第二段碎石坡, 危險度倒還好, 最後抵一25M 的大岩壁下, (H3350)
可先鋒架繩硬攻, 亦可從岩壁西面背側一極有趣的岩洞穿過上稜,
我們當然取後者, 之後路程好走, 偶有險稜, 然不足大患...
中午11點50分登頂北峰, 會師隊伍留下3 人接應,
竟然在北峰頂吃到熱騰騰的薑母鴨, 不由哩不感動...
尤其為缺水故(我身上只餘300cc水), 一早上只吃兩口麵包, 滴水未進..
上過幾次奇萊北峰, 這是最感動的一次...
不單是因為損失了五百萬的緣故,
而且因為這裡刻劃著我登山歲月裡成長的記憶..
懷想大一新生時跟著鷹隊風雨過奇萊連峰卡羅樓,
受苦受難卻有可愛的小天使同行...
大一暑隨半口走北三段, 清早上北峰看日出,
其時已入星隊作小隊長, 同行多為其時星隊和熊隊精英, 穫益良多...
大三時已升嚮導帶山協初級山訓再走奇萊北峰,
有點腥風血雨..
大三暑假再帶星隊四人行走奇萊東稜,
上到北峰頂才發現大背包裡被藏著一條大苦瓜 (我討厭吃苦瓜!!!)..
而剛上台大研究所的關老大差點掛在帕托魯溪 (下切墜落!!!)..
其時星隊山野能力和團隊精神達到一個頂峰, 意興風發, 不可一世..
現在再登頂, 已經是第四次登頂, 身分已然是 "社會人士",
走過東西南北的四條稜線, 從來沒有把一座山爬的那麼徹底過,
雖然周圍霧茫茫什麼都看不到, 心中卻是說不出的滿足..
接著自稜線北峰叉路口下行, 倒是第一次走這條路,
一個小時後下至2,3號堡, 再來頓熱的..(來過那麼多次, 從來沒住過這兒..)
撐到黑水塘, 最後那段上松雪樓的長長的上坡就得捱命了...
最後進松雪樓前的最後森林已步履蹣跚,
幸遇到高雄野雞熱情的廖ㄝ學長和 星隊71級的老人顏錘 來幫忙揹背包,
真是不好意思, 第一次和顏錘學長見面就讓學長背背包..
到松雪樓已是6點許入夜了...
坐顏錘車到埔里和會師隊伍在餐廳會合..
一下車小隊成員受到英雄式的歡迎, 還有美女熱情擁抱...
純潔如我還真是不好意思...
接下來在餐廳裡又是亂哄哄的喝酒祝賀..
我已經神志不清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了...
然後又見著熊隊75級的學長方先仁, (就是前幾篇留言的KJFANG)
方知學長去年才從中央資管研究所畢業...
真是他校遇故知呵~..
然後把成大計中bbs站址和成大山協, 北極星網首的網址留予兩位學長...
然後又遇見南技一行, 也是廖ㄝ的學弟妹們...
打聲招呼後就上車大睡回中壢了...
回到中壢會館已是晚上12點整了...
回到家洗完澡, 摸著手臂上被落石上K到的傷痕和黑青,
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與感激...
想著泰戈爾的一句話:
[1;36m
當日子完了, 你將看見我的疤痕, 明白我曾經受創, 也曾經痊癒了~
[0m
走過奇萊北壁,
我覺得這是一條不錯的初級技術路線, 而且有不少可開發的岩線,
就主稜直登路線而言, 只要仔細選線, 難度最難皆不超過 5.4 的範圍,
感覺有點像聖稜線的一些路段, 不過要精采剌激的多, 也較危險的多..
只要背包夠輕, (我們隊伍揹太重了, 下山後我背包還20公斤不只)
能注意到一些岩石不穩的狀況, 小心的走,
甚至可以很安全的走, 危險度降至0以下.
當然天氣是很要緊的, 天氣差不但影嚮視界, 還會影岩石的穩定性..
真正較具危險的路段, 不過是自起攀點(約3150)以上至3400m的範圍,
實際扣除休息找路, 約須3hr即可走完.
比較麻煩是自屏風上稜點至起攀點約4個小時的鳥路, 牽牽絆絆不大好走,
長青營地是很棒的基地營, 可惜沒水, 希望後來者發掘..
整片北壁自主稜以東是一片很完整的大壁,
包含數條岩溝路線, 過去也有少數隊伍嘗試走過且成功登頂,
是值得多次賞玩的岩壁..
※主稜直登建議技術裝備:
{四人隊伍)
主繩一條 50米,
主繩袋,
岩釘片型角型各5支
(我們這次只用到三支片型, 其中一支還是快上峰頂時敲水晶用)
快扣組 5組, 每人再帶一組.
傘帶或傘帶環每人至少三條(3M), 大隊總共不可少於 6條.
普魯士細繩每人2條以上.
吊帶, 勾環, 保險勾環,
岩鞋可以不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