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記錄 - 高山百岳

返 回 討 論 總 列 表 】【 回上一頁 我要回應此討論
主題: 奇萊東稜2006-0802
共有1筆回應         頁:1/1
發佈人:許榮勳
發表時間:2008-08-19 23:35:04
文章編號:11_2015
1
成員
領隊-蘇鴻洸
記錄-蘇鴻洸



放大字型

勇闖奇萊東稜6日行
(一)活動日期:95年8/2~8/7 6天5夜
(二)活動團體:桃園縣長青登山協會(自組隊)
(三)成 員:蘇鴻洸(領隊)、余明祥、邱創泓、吳添泉、鄭秀珠、游繁雄、
陳美芳、鄧潤墩(壓隊)共8人。
(四)行程紀實:
第一天:8/2(晴/陰)
平鎮市公所→中山高→北二高→清水服務區→草屯→埔里→合歡山→雪訓中心→黑水塘→成功山屋。
非假日的清早,沒有假日的擁塞,熟悉的路線一路行車輕鬆愉快,很快來到清境農場,雖為熱門景點且正值暑假,卻沒有平時假日來得熱鬧,在一家在地新鮮菜攤選了兩個高山高麗菜,號稱早上剛出爐的,還被笑說這麼有閒情要去爬山,唉!每個人工作環境不同對人生體驗也不同。
隨著高度的爬升,右邊的奇萊連峰一一浮現,尤其是奇萊北峰最壯觀,超級好天氣,每個人都神清氣爽Hight到最高點,期待未來5天都能好天氣,足矣!
11:00到了雪訓中心,吃中餐分配公糧,12:30起程,由於時間充裕,就隨著大家腳步輕鬆行,原本90mim可到黑水塘,我們卻花了2hr,利用休息時間祭拜山神(別忘了我們是農曆7月出行),但卻等不到我們的長老游繁雄到來,經呼喊終於聽到聲音,原來是一個不小心差一點摔倒把公糧(米)給漏了一半,還好山屋裡有他隊多餘的米拿來補足。
敬過山神心理踏實許多,往成功山屋出發,此段為緩上坡大約需1hr路程,走在樹隂下,倒也輕鬆愉快,不過濃霧罩頂,快下雨跡象,看來老天爺尚未感受到我們誠意,大約4點多已來到成功山屋,5星級山屋,據說是一位醫師多年前走奇萊東稜遇颱風劫後餘生所贈,在此特別感謝。
入內一看廚房雜亂不堪,登山隊伍留下太多食物,有的已經腐壞,在此呼籲登山隊伍,發揮公德心,應確實依國家公園規定做好食物分類,並把多餘公糧食物帶下山,留給乾淨的山屋讓後面的人使用。
第二天:8/3(陰)
成功山屋→成功1號堡→主北叉路→上稜3440→奇萊北峰→月型池→磐石西峰→磐石中峰→南側水池營地
清早5;25出發,走在乾溝上格外清爽,連外套也沒脫,約30min後離開乾溪溝,接著連續陡上坡,還好有繩索及樹根輔助倒也不費力,經成功1號堡(從外觀看完好如初)再向上攀爬一段,來到一處視野較佳的平台休息,此處可見昨日來時路、合歡群峰、北二段、中央尖,由於太陽露一下便躲起來,高山缺少輻射再加上冷風的吹襲,感覺特別冷洌猶如冬季。
經叉路往左在碎石坡中奮力向上,其中有一段如無繩索確保很危險,好不容易來到一處緩坡處休息補充體力,此時感覺手指有點僵硬,氣溫約莫3度上下。
續行迎接第二段挑戰,與第一段相較感覺容易多了,不久就上了稜3440峰,經平緩腰繞一段後北峰終於出現眼前,莊嚴偉峨直聳天際,心想我們要重裝越過耶,感覺有點腿軟,與二年前奇萊連峰行程相比,可不能同日而語,唯一相同的是視野一樣的好,真是幸運。
背著近30kg的背包,循著前人的足跡奮力向上爬,舉步維艱努力克服陡坡,不時回望腳下地形,佩服自己有此能耐爬上來。中途趁著喘息之際回望南邊整個奇萊連峰,漂亮草原綠意盎然特殊地形連綿至卡賀爾山,視野奇佳連玉山主東北都清楚可見,有此美景相伴再辛苦也值得。
快登頂之際,陽光漸露氣溫回暖寒風漸息,如此難得條件得以在登頂之際好好享受一番,9;30我們終於登頂,值得慶祝的一刻,展望無際的視野,連大雪山轉播站都清楚可見。正陶醉在如此美景之際突發現2位他隊山友登頂,原來是台林健腳,預定以4天時間完成東稜之行,讓我們敬佩不已。
利用休息之際向大家介紹未來幾天要登頂的東稜4座百岳位置,讓大家有個方向感及位置概念,經半小時休息不得不結束眼前美好的一切,繼續向下個目標(午餐地點)月型池出發。
剛開始為下坡後腰繞一段在上坡,有一段密箭竹林,還好寬敞不難走,算是東稜初體驗,越上主稜月型池呈現眼前,有水耶!隨短箭竹草坡緩降而下很快就到了,時間11:30,午餐之際忽見一頭水鹿前來,不知是好奇還是聞香而至,我想是找鹽分而來,有位隊友向前小便,不久便印證了這個道理。
趁中午休息時刻紛紛與水鹿合照,算是爬山以來難得的邂逅,正準備出發之際,忽見山頭有隊伍前來,原來是台林落後的4人。路徑緩下腰繞山頭北面,經一段拉繩地形,通過並不困難,接著在雲杉夾帶箭竹林中行走,起伏不大經3195鞍後續上坡,不久穿出森林矮箭竹大片草坡出現,緩上來到磐石西峰前營地。
營地在路徑旁左側看來還算避風,右側200公尺處有一好大看天池,可惜無暇就近勘查瞭解水質狀況,此處應是東稜行程重要宿營地之一,今晚我們營地並不在此,大家還是加加油吧!
續行經磐石西峰可看見磐石中峰位置,緩下草原坡左腰繞經黑水塘再右繞緩上切上緩稜,可感受到此地生態與之前大不相同,有許多岩生鐵杉再走一段發現與紀錄相符之岩生鐵杉,毅立大石頭上,這時便想起有句古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正是磐石中峰正字標記,特地在此合照作紀念。
緩下鞍部,營地在左側有點請傾斜,旁邊有黑水塘,營地已有台林隊4位捷足先登者,並詢問南測水池位置,答案是:不知道,看來只有靠自己了,依經驗判斷應還未到,續行來到一處緩稜卸下背包往南方向尋找,終於發現水池位置,但是離路徑約有20分路程,同時告知隊員向目標前進,營地平又避風,與紀錄所述完全相符。
第三天8/4(晴/陰)
中峰南側水池營地→磐石山→鐵線斷崖→上下舖營地→3089峰→3075峰→太魯閣北鞍營地
一大早05:20依昨天下切的路線切回主線,接著進入東稜難纏路段,先陡下再經鞍部,奮立向上鑽出森林,視野稍有展望,往西偏南方向回望奇萊主峰,依然天天陪伴我們,不久登上盤石山,此行第二個百岳,風很大感覺有點冷,不過視野倒是很好,拍完登頂照匆匆走人往午餐地點上下鋪營地前進。
經幾個山頭上上下下,來到一處陡下路段有繩索補助,通過還算不太難,一路走在崎嶇的瘦稜上,與前幾天迥然不同,路徑大致在崖邊。經鑽行攀爬奮戰了一個多小時,眼前出現高聳岩壁山頭,無法直攀而上,而是腰繞南面才對,先拉繩陡下約10M,終於來到俗稱的鐵線斷崖,先降至底部在指導其他隊員順勢而下,接下來為橫渡,只要抓住要領貼壁踏穩支點通過並不困難。
續行不久來到一處斜岩坡,由於所架繩索及傘帶不夠長,另架繩確保以利隊員通過,接著續降鞍部,通過幾個山頭後往上攀爬一段,終於來到午餐地(上下鋪營地)時間11:00,旁設有帆布水池,水還算清潔,煮沸後飲用沒問題。
經休息後12:00準時出發,由地圖得知尚有3040,3080,3075峰等山頭等著我們去奮戰,一路上就在鐵山林夾帶箭竹林中上上下下,山頭一個接一個,到最後都分辨不出到底哪個是最後的3075,因為下午開始起霧視野較差,還好沒下雨,在最後下切鞍部往右橫切腰繞後出現空曠地,欣見三叉營地呈現在眼前,時間16:40同時也遇見了台林6人組已攻完太魯閣大山,準備往平安池出發。
在此等候約半小時天色漸暗為避免摸黑,決定接受台林的建議不等落後2位隊友先東下取,約10min到了取水處,水量雖不大,但乾淨又甜,真是難得沙漠甘泉,同時稍擦拭身體去除三天來的污垢,背滿10公升的水陡上回營地。
第四天8/5(晴/陰)
往返太魯閣大山→平安池→2680鞍部→大理石營地
一清早05:00趁天剛亮,著雨衣褲往太魯閣大山出發,剛起步20min皆在箭竹海裡鑽行,連找路都有點困難,待進入爬坡階段箭竹林慢慢退去路徑明顯,旭日東昇漂亮至極,隨高度爬升鑽出森林,在極佳視野路段回望昨天來時路終於真相大白。
經幾處陡坡上了稜,視野更棒整個東稜、奇萊連峰、北二段、中央尖映入眼底,行走在寬稜上感覺神清氣爽,有此不錯視野應是老天爺賞賜,在最後一個小鞍部爬上陡坡後就是目的地太魯閣大山,視野一級棒,海岸山脈,花蓮縣吉安鄉清楚可見。休息20分拍完登頂照,在不忍離去情境下離開,於7:40返回營地。
經整裝補給後9:00往午餐地平安池出發,緩坡上了3037峰後陡下鞍部,左邊是斷崖必須小心翼翼,經稍作休息後緩坡上2996峰,路況與昨天類似在鐵杉林夾帶密箭竹林中上上下下奮鬥,有些地方路徑不是很清楚,必須小心找路,不知不覺來到一處較寬廣處,猜想應是台林他們昨日宿營地,果不出其然有隊員拾獲照相機一部,交予本人準備登上登山補給站,休息同時大家商議在此午餐(時間11:20)。
經午餐休息後12:30出發,仍然在箭竹林中鑽行,雖然起了霧,天氣依然悶熱,在一個陡下坡後不久,我們來到平安池,比一個籃球場還大,只是倒木多了些,水質尚可,規定每人含行動水至少3~4公升,由於路程尚遠,接下來還有400公尺上坡硬仗,不敢多休息出發吧!路徑是右上腰繞上稜,經2880在經2680後之營地,延稜平緩而行來至2660最低鞍營地休息,時間15:00從此之後一路爬坡,考驗著登山人的耐力毅力,原來背包額外增加確保繩、確保器、傘帶再加水4~5公升,重量超過30公斤,累呀!雖濃霧罩頂有點下雨跡象,但很悶熱汗如雨下,只能祈禱老天爺千萬別下雨,否則下場會很淒慘,雖然上坡但箭竹不若之前濃密,路基清楚,只是視野不佳。
半路經休息後續行,不久出了森林大理石山頭當前擋住了去路,仔細觀察並回憶前人紀錄,應是右繞岩壁下至岩溝由煙囪地形而上,過一段緩草坡就是今晚宿營地廣寒宮,確如其名,感覺有點寒意,趕快穿上Gortex,並整理營地,同時也遇見台林黃先生,經確認後將照相機物歸原主,時間17:20其餘隊員18:20到達,不過有隊員疲憊不堪,顯然是行前訓練不足所致,登山之人平時就應勤練體能才是,由於大家都很疲憊晚餐改以綠豆稀飯解決,不錯的主意。
第五天(晴/陰)
大理石營地→立霧主山→乾水池營地→三叉稜→往返帕扥魯山→研海林道12K工寮
05:30起程往立霧主前進,清早視野開闊,在主峰前回望昨日來時路,晨曦照在太魯閣大山,襯托出美麗的景象,約莫40分登頂立霧主山,雖然此山在東稜珠岳中排行最矮,但視野確不同凡響,例行登頂照及休息後,往下個目標三叉稜前進,前導改由台林黃先生協助帶領。
起初是陡下一斷岩峰,地形陡峭難行,速度緩慢,再過一段瘦稜又陡降進入鐵杉箭竹混合林中,不久來到北鞍乾水池營地,約可住4×4頂帳,無水源,不過一地形地貌判斷,南面山溝應有活水源,只是紀錄中的取水路條並未復見。
續行經2858峰後可清楚看見帕扥魯延稜,取出地圖判定三叉峰位置,從此過後,由於早期伐木箭竹取代了森林,俗稱極品箭竹海,人鑽行其中少了大樹的避蔭,紫外線特強,感覺特別悶熱難耐,在箭竹海中繼續奮戰經鞍部在上升2個山頭約經1.5HR終於來到三叉稜,黃先生早已捷足先登佔了龍位納涼,我們決定往下走一小段,匆匆躲入森林中休息,時間10:30,同時告知大家11:00起程攻帕扥魯,可惜有位隊友怕連累大家決定放棄。
經補充食物及飲水,11:00一行7人往帕扥魯山出發了,延續前段仍在高密箭竹海中鑽行,讓人透不過氣,先經一段小鞍部後緩坡而上,經小陡坡後到達2847峰,此時山頭已起霧,感謝老天爺賜予一頂大傘,否則會中暑,續行爬過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以為前面山頭就是基點,但總會讓人一次又一次失望,經最後奮戰來到了基點帕扥魯山,時間13:10分。
台林黃先生早已煮好開水等我們,實在感恩,在此休息並等候其他隊員,於20分後陸續趕到,雖然視野不佳,但感受到紫外線特強,小心防曬,不敢在此待太久,於13:40回程下山,由於高密箭竹易迷路,於是放慢腳步讓整隊走在一起同時回到三叉稜,15:30,讓大家休息30分,16:00準時往12K工寮出發。
先陡下一段再緩下,來到伐木區,路徑是沿伐木與非伐木緩稜而下,有些地方路徑不明,久不見路條,可能是正值夏季藤蔓旺盛所致,不過整路都有檜木散發出芬多精,聞起來精神特別好,讓你一次吸個夠,連續走了1HR伐木區尚未走完,好大的一片,可惜當時未積極造林,讓雜草叢生,有些枯死的檜木尚無法掙脫銍錮,早期錯誤的政策造成今日景象,令人感到悲哀。
不久來到下切點,脫離稜線右切雜木林而下,很陡要小心,約經30分到了12K工寮,享受邱兄為我們準備的七葉膽,感覺溫馨萬分,其他隊員約30分後陸續到達,最後一晚終於有一個安穩舒服的地方可睡,但不知何故整夜未入眠,也許是喝太多茶,也許是明天將要回家,也許……總之整夜輾轉難眠還不時爬起來趕老鼠。
第6天(晴)
12K工寮→9K工寮→研海林道上線→下切捷徑→上線0K前水源午餐→0K後危險路段→下線3K→1號鎖道頭→右下切→過溪→吊橋→岳王亭
最後一天在林道中奮戰,原本計劃下午3:00可到達岳王亭,但終究Delay 2HR,究其因,乃是林道廢棄多年,芒草叢生當道,必須撥鑽而行,由12K工寮一天內下降2000公尺,下切捷徑難行,再再增加行程困難度及時間。
上線林道第一段下切好走,接近0K工寮前有質好量大水源,上線0K後有多處崩坍地,有些必須架繩確保方能安全通過,下線沿路旁皆是咬人貓,即使輕功再好也難逃劫數,下線終點下切部分路段陡峭難行,到達終點前溪底雖以溪水沖洗身體消暑,但熱浪難消一時無法適應。由岳王亭回望聳立陡峭的山巒,回想6日來的辛勞永生難忘。
後記:
1.奇萊東稜難行岳界有名,考驗著登山人的技能與膽識,過程中或許吃盡苦頭,但事後回憶總是甜美的。
2.此行倉促成軍,有賴隊員通力合作、老天爺幫忙,得以一路平安滿載而歸,算是幸運。
3.建議欲往東稜者,需有良好體能,熟練運用各種登山技巧,方能節省時間,一路平安輕鬆愉快,尤其冬季白晝短更顯重要。
4.充分掌握水源資料,盡量以不背水為原則,慎選穩定天候前往方為上策。
行程以6日最理想,4日或5日不鼓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服務時間:周三1930-2100,電話03-4913767 ,有問題請多利用網站留言板留言 電子郵件:tyegtw@gmail.com

住址: 桃園市中壢區明德路41巷9號(觀看地圖

桃園市長青登山協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