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討論版

返 回 討 論 總 列 表 】【 回上一頁 我要回應此討論
主題: 雨鞋
共有2筆回應         頁:1/1
發佈人:
發表時間:2011-01-18 12:19:53
文章編號:4_2236
1
前輩知識傳承!
很羨慕!非常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佈人:老翻巔
發表時間:2011-01-13 07:06:56
文章編號:4_2233
2
穿過雨鞋的人,
大部份都會說,
好處多多。
忘記帶登山鞋時,
(不要說不可能)
到登山口前,
營業時間,
都可以補給,
否則真要大腳走天下了。
(目前礁溪、埔里、水里都有24小時營業的超市補給菜色及基本裝備)

穿著時機:
地形需要(有過溪路況、有濃密高密箭竹地形等等)
行程一半以上天數有下雨可能,
六天以上的長程縱走行程。

天氣預報ok時
兩三天的玉山雪山等步道完善、短天數路線可考慮穿登山鞋,
讓登山鞋也有用武之地。

購買選擇參考:
顏色有黑色、籃色、綠色、白色、紅色、紫色(黃色、咖啡色較輕、鞋底較薄)
款式有長短筒之分,
我的習慣是選用長筒雨鞋,
新款雨鞋有混色加登山鞋底(感覺上好像較優?)
有些雨鞋還會有綁腿束帶設計,
好處為防止箭竹石頭殘雪掉入鞋內,
過溪時,可高出幾公分或許不用脫鞋過溪,
缺點為較悶熱,
此外還有高檔女性的花色系列,
同事網購好像一仟多到三仟多都有。
樣式很好看,
適不適合上山還有待考究?

選購建議以選則有布面內裏的為佳,
(以保暖及厚度考量)
若以保養、清洗考量,
當然是深色系或黃色、綠色,
雨鞋還有安全鞋型式,
前緣設計有加鋼片,
下長陡坡時,
可能會有黑趾甲危機。
還有海釣人釣魚用的釘鞋,
聽說也不錯用。

使用經驗:
冬季低溫時,穿雨鞋鞋管部位,
會磨傷小腿,
可穿長襪或貼膠帶塗抹乳液保護,
或用襪子束褲子方式防磨。

顏色選則:
冬天保暖那就黑色,
夏季要清涼點,
那就白色、綠色,
可以反折雨鞋上緣,
增加通風性。

混色的雨鞋,
很類似登山鞋,
雖然鞋底很誘人,
但穿過兩次,
我就把它當拒絕往來戶,
因為一趟南湖中央尖,
就回歸西。
再給它一次機會
穿不到兩次。
接合縫又漏水。
穿雨鞋,
又漏水溼襪子是很漏氣的事。
所以目前為止我還是…..

選購雨鞋大小:
可大個一兩指,
適穿襪習慣。

穿雨鞋可多加護腳裸等護具保護腳部,
預防運動傷害。

鞋墊選擇:
以前我用綠色或籃色的運動協墊,
腳趾都沒事。
沒事換了Lanew鞋墊後,
(選購因為其皮面且厚度夠)
小山中級山,
還0K
但高山重裝還是要考量個人習慣,
因鞋墊為皮面,
穿久了會光滑,
因需背攝影器材背包會重些,
急行下山,
若襪子選則止滑效果較差的,
又遇陡下坡,會有黑趾風險。
有山友會把約十元雙的托鞋,
把鞋套部份拆除,
放入雨鞋當鞋墊,
或直接放入可發揮阻擋腳趾前伸作用。
因考慮厚度與止滑性較差,
所以我沒採用過。

多年前中秋節,
大小劍下山時,
因需開夜車,
所以急行下山至松茂水汶站補眠時,
腳址黑了兩隻。
農忙時下田,
腳趾深入田裏泥土後,
被翻桌報廢了。
撐了幾年才恢復
想想以前上山都還好,
都穿兩雙襪子再加兩層鞋墊,
(採用一雙薄皮面鞋墊放在最底部防震吸水氣,上層用軍用品店買的運動鞋墊)
為何換了鞋墊會這樣?
去年底西稜換回老方式,
墊上兩雙鞋墊,
(鞋墊表面為布面,非皮革面)
結果沒事了。
分析了一下,
就是自己要選對配合的雨鞋大小、型式、鞋墊、襪子。
不要太在乎名牌,
就如同迷路時,
退回原點再出發是一樣意思。

雪地問題:
雨鞋雪地到底適不適用,
我想會用的人,
是考慮其防潮性、低價位,
雪季的登山步道,
總是泥濘不堪,
(除了夜間或早上太陽未露臉前)
穿登山鞋有誰敢打包票,
鞋內襪子決不會濕,
登山鞋濕了,
會水傷又凍人,
或許是大家不太喜歡它的主要原因吧!

體力夠,
可考慮雙鞋登山,
來應付林道及雪地健行,
雨鞋加登山鞋,
或雨鞋加運動涼鞋。

雨鞋真不適合雪地健行嗎?
鞋墊若加墊一層用美耐板或abs板切割成鞋形當底,
再加上運動鞋墊配合,
增加鞋底硬度,
也不是不能上12爪冰爪。
當然上山天氣好,
還是可以考慮登山鞋加冰爪較正規。
登山鞋上了12爪冰爪,
套上綁腿,
走在雪地一定是大大好走,
那是不爭事實。
但不管雨鞋、登山鞋,
若套上4-6爪安全行會降低許多,

若是超過30度以上之陡坡:
上山
穿冰爪上山
把握三點不動一點動原則
配合手杖、冰斧鑿踏點,
應該足以應付。
下山
可沒那麼容易?
若沒有冰斧開路砍步階,
再加上繩索確保,
不小心滑倒、墜落,
輕則受傷骨折,
重則小命可不保?

雨鞋、登山鞋,
遇到軟雪平坦路面無斷崖地形還好,
平坦路況若是軟雪雪深及膝時,
(無穿熊掌鞋具狀況)
上冰爪功效不大,
重點是需把踏點踩得結實,
才能換腳前進,
會耗費相當大體力與時間,
(曾經雪季上山,從審馬陣山屋叉路口到山屋短短一小段路,竟花了一小時在雪地上掙扎)
所以行程安排上,
還是要深思熟慮一番。
帳篷一定要帶,
行程較具彈性。
否則摸不到山屋,
還真要學習當雪人,
比較不怕冷。

若遇到硬雪結冰地形再加上斜坡斷崖的”要命”地形,
還是乖乖套上冰爪,
冰斧開路砍步階、繩索確保,
較妥當。

小寒剛過
上山遇下雪機會很大,
不要忘記帶妥雪地、保暖裝備,
祝大家登山----平安---順利---。

穿過雨鞋的人,
大部份都會說,
好處多多。
忘記帶登山鞋時,
(不要說不可能)
到登山口前,
營業時間,
都可以補給,
否則真要大腳走天下了。
(目前礁溪、埔里、水里都有24小時營業的超市補給菜色及基本裝備)

穿著時機:
地形需要(有過溪路況、有濃密高密箭竹地形等等)
行程一半以上天數有下雨可能,
六天以上的長程縱走行程。

天氣預報ok時
兩三天的玉山雪山等步道完善、短天數路線可考慮穿登山鞋,
讓登山鞋也有用武之地。

購買選擇參考:
顏色有黑色、籃色、綠色、白色、紅色、紫色(黃色、咖啡色較輕、鞋底較薄)
款式有長短筒之分,
我的習慣是選用長筒雨鞋,
新款雨鞋有混色加登山鞋底(感覺上好像較優?)
有些雨鞋還會有綁腿束帶設計,
好處為防止箭竹石頭殘雪掉入鞋內,
過溪時,可高出幾公分或許不用脫鞋過溪,
缺點為較悶熱,
此外還有高檔女性的花色系列,
同事網購好像一仟多到三仟多都有。
樣式很好看,
適不適合上山還有待考究?

選購建議以選則有布面內裏的為佳,
(以保暖及厚度考量)
若以保養、清洗考量,
當然是深色系或黃色、綠色,
雨鞋還有安全鞋型式,
前緣設計有加鋼片,
下長陡坡時,
可能會有黑趾甲危機。
還有海釣人釣魚用的釘鞋,
聽說也不錯用。

使用經驗:
冬季低溫時,穿雨鞋鞋管部位,
會磨傷小腿,
可穿長襪或貼膠帶塗抹乳液保護,
或用襪子束褲子方式防磨。

顏色選則:
冬天保暖那就黑色,
夏季要清涼點,
那就白色、綠色,
可以反折雨鞋上緣,
增加通風性。

混色的雨鞋,
很類似登山鞋,
雖然鞋底很誘人,
但穿過兩次,
我就把它當拒絕往來戶,
因為一趟南湖中央尖,
就回歸西。
再給它一次機會
穿不到兩次。
接合縫又漏水。
穿雨鞋,
又漏水溼襪子是很漏氣的事。
所以目前為止我還是…..

選購雨鞋大小:
可大個一兩指,
適穿襪習慣。

穿雨鞋可多加護腳裸等護具保護腳部,
預防運動傷害。

鞋墊選擇:
以前我用綠色或籃色的運動協墊,
腳趾都沒事。
沒事換了Lanew鞋墊後,
(選購因為其皮面且厚度夠)
小山中級山,
還0K
但高山重裝還是要考量個人習慣,
因鞋墊為皮面,
穿久了會光滑,
因需背攝影器材背包會重些,
急行下山,
若襪子選則止滑效果較差的,
又遇陡下坡,會有黑趾風險。
有山友會把約十元雙的托鞋,
把鞋套部份拆除,
放入雨鞋當鞋墊,
或直接放入可發揮阻擋腳趾前伸作用。
因考慮厚度與止滑性較差,
所以我沒採用過。

多年前中秋節,
大小劍下山時,
因需開夜車,
所以急行下山至松茂水汶站補眠時,
腳址黑了兩隻。
農忙時下田,
腳趾深入田裏泥土後,
被翻桌報廢了。
撐了幾年才恢復
想想以前上山都還好,
都穿兩雙襪子再加兩層鞋墊,
(採用一雙薄皮面鞋墊放在最底部防震吸水氣,上層用軍用品店買的運動鞋墊)
為何換了鞋墊會這樣?
去年底西稜換回老方式,
墊上兩雙鞋墊,
(鞋墊表面為布面,非皮革面)
結果沒事了。
分析了一下,
就是自己要選對配合的雨鞋大小、型式、鞋墊、襪子。
不要太在乎名牌,
就如同迷路時,
退回原點再出發是一樣意思。

雪地問題:
雨鞋雪地到底適不適用,
我想會用的人,
是考慮其防潮性、低價位,
雪季的登山步道,
總是泥濘不堪,
(除了夜間或早上太陽未露臉前)
穿登山鞋有誰敢打包票,
鞋內襪子決不會濕,
登山鞋濕了,
會水傷又凍人,
或許是大家不太喜歡它的主要原因吧!

體力夠,
可考慮雙鞋登山,
來應付林道及雪地健行,
雨鞋加登山鞋,
或雨鞋加運動涼鞋。

雨鞋真不適合雪地健行嗎?
鞋墊若加墊一層用美耐板或abs板切割成鞋形當底,
再加上運動鞋墊配合,
增加鞋底硬度,
也不是不能上12爪冰爪。
當然上山天氣好,
還是可以考慮登山鞋加冰爪較正規。
登山鞋上了12爪冰爪,
套上綁腿,
走在雪地一定是大大好走,
那是不爭事實。
但不管雨鞋、登山鞋,
若套上4-6爪安全行會降低許多,

若是超過30度以上之陡坡:
上山
穿冰爪上山
把握三點不動一點動原則
配合手杖、冰斧鑿踏點,
應該足以應付。
下山
可沒那麼容易?
若沒有冰斧開路砍步階,
再加上繩索確保,
不小心滑倒、墜落,
輕則受傷骨折,
重則小命可不保?

雨鞋、登山鞋,
遇到軟雪平坦路面無斷崖地形還好,
平坦路況若是軟雪雪深及膝時,
(無穿熊掌鞋具狀況)
上冰爪功效不大,
重點是需把踏點踩得結實,
才能換腳前進,
會耗費相當大體力與時間,
(曾經雪季上山,從審馬陣山屋叉路口到山屋短短一小段路,竟花了一小時在雪地上掙扎)
所以行程安排上,
還是要深思熟慮一番。
帳篷一定要帶,
行程較具彈性。
否則摸不到山屋,
還真要學習當雪人,
比較不怕冷。

若遇到硬雪結冰地形再加上斜坡斷崖的”要命”地形,
還是乖乖套上冰爪,
冰斧開路砍步階、繩索確保,
較妥當。

小寒剛過
上山遇下雪機會很大,
不要忘記帶妥雪地、保暖裝備,
祝大家登山----平安---順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服務時間:周三1930-2100,電話03-4913767 ,有問題請多利用網站留言板留言 電子郵件:tyegtw@gmail.com

住址: 桃園市中壢區明德路41巷9號(觀看地圖

桃園市長青登山協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