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山岳
台灣本島地形狹長 ,呈北北東與南南西的走向, 南北最長380 公里( 自富貴角至鵝鑾鼻) , 東西最寬140 公里(新港至新社以南),面積有35,834.35平方公里(不含澎湖群島) ,其中山地地形(高度100公尺以上)約佔總面積的2/3。
一台灣山脈簡介:
台灣島上多山, 山脈與本島的走向完全一致, 也做北北東與南南西的走向. 以下僅就其中五大山脈做----簡單之介紹:
1 海岸山脈:
海岸山脈在台灣本島東緣的中段, 亦稱台東山脈. 北起於花蓮巿花蓮溪口以南 ,南止於台東巿卑南大溪溪口以北, 長約140 公里. 因為秀姑巒溪從瑞穗向東切山而出, 將海岸山脈從中截成南北二段. 北段高度較低,平均高度500公尺上下.南段高峰多在1000公尺以上, 位於成功附近的新港大山(1682公尺)為海岸山脈最高峰.
2 中央山脈:
海岸山脈以西, 隔著花東縱谷, 就是中央山脈. 其中許多山峰的高度都在3000公尺以上, 為本島之脊樑山脈.中央山脈北起於蘇澳以南的烏岩角, 南止於本島極南端的鵝鑾鼻, 長達320 公里. 岳界以七彩湖為界, 將其區分成南北兩段 ,其中秀姑巒山(3860)公尺, 為中央山脈最高峰 .
中央山脈南北兩段超過3000公尺以上之主脊中, 各區分成三段, 其中北一, 北二段以中橫大禹嶺為界;北二,北三段以能高越嶺為界;南一,南二段以關山啞口為界; 南二, 南三段以秀馬鞍部為界.
3 雪山山脈:
雪山山脈是以為主峰而位於中央山西側的高山群, 其地層呈東北--西南走向, 東北端自台北縣三貂角起, 延仲至濁水溪, 總長180 公里, 寬約28公里. 其東側地勢漸低, 與中央山脈在思源埡口相連接. 此處亦為大甲溪與宜蘭濁水溪間之分水嶺的鞍部.
雪山主峰(3884 公尺) 為雪山山脈最高峰,以其為中心, 可分為雪東線、志佳陽線、雪劍線、西南稜線( 大雪線) 、霸雪線及秀雪線等六條路.
4 玉山山脈:
玉山山脈位於中央山脈南段之西側 ,北以濁水溪為界, 南至高雄旗山, 為一與雪山山脈成南北對峙的地形. 其東北經八通關( 標高2800公尺) 與中央山脈之秀姑巒山相接.
玉山主峰( 標高3950公尺) 為玉山山脈最高峰, 周圍稜線略呈雙十字形, 超過3000公尺以上高山有十餘座, 可以放射性登山方勻式攀登.
5 阿里山山脈:
阿里山山脈, 亦稱番界嶺, 北起於濁水溪南岸, 南至鳳之北, 總長約135 公里, 平均高度約2000公尺. 主要山有東埔大山、對高山、鹿林山、自忠山等.
另外台灣北部有大屯山、磺嘴山、觀音山等均為幼年期死火山. 此外南部多泥火山, 總數約有60座, 其中尚有少數仍為活動者. 屬丘陵性山地之加裡山山脈, 自鼻頭角至濁水溪畔的集集 ,總長約200 公里, 寬約20公里,呈,凸而向西之弧形山地, 亦算台灣有名之山脈. 本山脈中1000公尺以上的山寥寥無幾, 其中以尖石山、向大湖山、五指山、力裡山、馬拉邦山禾集集大山等較為重要.
二台灣高山簡介:
台灣多山, 其中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 ,連主峰及副峰在內, 共有231 座. 以下僅就其中部分做一簡單之介紹:
A 五岳:
嶽, 高山之峻峰也, 鎮護地方山. 本省五岳之稱 ,蓋比照大陸五嶽名者.
1.玉山主峰(本省第一高峰): 3952m 一等▲
2.雪山主峰(本省第二高峰): 3884m 一等▲
3.南湖大山(中央山脈北端最高峰):3740m 一等▲
4.秀姑巒山(中央山脈第一高峰): 3860m 二等▲
5.北大武山(中央山脈南端最高峰):3090m 一等▲
★ ▲ 此為三角點之意
B 三尖:
尖, 表山勢特別尖銳之意.
1.中央尖山: 北一段 3730m 三等三角點
2.大霸尖山: 雪山山脈 3505m 二等三角點
3.達芬尖山: 南二段 3222m 無基點
C 十峻:
峻, 山勢高大而險峻之意.
1. 玉山東峰 3940m
2. 玉山南峰 3900m
3.品田山 3529m
4.大劍山 3593m
5.無明山 3449m
6.奇萊北峰 3605m
7.能高南峰 3349m
8.馬博拉斯山 3805m
9.新康山 3335m
10.關山 3666m
D 百岳:
為提倡本省之登山風氣, 岳界前輩 林文安先生在231 座超3000公尺級之山峰中選出100 座而定名為『台灣百岳』, 並於民國61年12月5 日在羊頭山( 百岳老么 )舉行『百岳俱樂部』( 隸屬於中華民國山岳協會) 成立大會, 從此造成了台灣登山風大開, 岳友紛紛走向3000公尺級的高山.
E 百岳名山中為一角點的山峰:
1. 玉山主峰
2. 雪山主峰
3. 白姑大山
4. 南湖大山
5. 奇萊北峰
6. 安東軍山
7. 東郡大山
8. 三叉山
9. 卑南主山
10. 北大武山
F 百二十岳 百五十岳 新百岳
四各登山路線簡介:
1 玉山山脈:
A 主要山岳:
玉山前峰3236m、玉山西峰3528m、玉山主峰3952m、玉山東峰3948m、玉山南峰3900m ( 閉鎖曲線峰 ) 玉山北峰3920m、南玉山3381m、小南山3709m、鹿山3040m, 此九峰皆屬百岳, 尚有玉山北北峰3910m 、南峰三叉峰3900m 、小南山3615m等山岳.
B 主要路線:
玉山十一峰線--九座百岳加北北峰及小南山, 共十一座山岳, 主要以排雲山莊及圓峰營地( 南峰前 )做雙十字放射性登山的據點; 由塔塔加進入, 順登前峰, 夜宿排雲山莊, 以此為基點登西峰、北峰、北北峰及東峰, 然後推進至圓峰營地, 單攻其餘各峰, 再原路由塔塔加而回 ,亦可翻越主峰下八通關, 順登八通關山 ,循八通關古道下東埔而回.
C 其它路線:
南玉山以下稜脊是玉山最長支稜自南玉山後即無超過3000公尺之山峰; 其可至南橫公路上之梅山村, 包括廣東丸山、錢頭雁山、魔界宛山、南面山、荖濃山, 是一溯沙里仙溪也是條好路線.
2 郡大巒大山:
A 主要山岳:
郡大山( 西郡大山)3292m、巒大山( 西巒大山)3042m屬百岳, 另有郡大北峰、望鄉山、金子山、清水山. 郡大巒大是觀看玉山的最佳展望台, 由此更可眺望東郡山塊; 人倫工作站更有牡丹王國之稱, 是良好的休閒健行之地.
B 主要路線:
郡大巒大行程輕鬆, 可以水里做據點, 利用人倫林道及郡大林道單攻此二山, 亦可由巒大縱走至郡大山( 罕有人走).
3 雪山山脈:
以雪山為放射性山彙之中心點, 成一地壘地形, 而分出六大支稜, 即所謂的【雪山六路】.
A 雪山六路:
雪東線、志佳陽線、大雪線又可分為三路--大雪山林道230 線(1)26K上中雪山(2)28K上大雪山(3)45K上頭鷹山. 聖稜線又稱雪霸線, 與四秀線互通, 即所謂聖稜Y 型縱走.
B 各路簡介:
雪東線
雪山東峰3199m 、雪山主峰3884m,為百岳. 由武陵農場誠莊出發宿七卡山莊, 輕裝經雪東、三六九山莊來回雪主, 沿途有著名的哭坡、白木林、黑森林、冰斗等.
志佳陽
志佳陽大山3327m,為百岳, 另有志佳陽基點峰、雪山南峰等. 由環山國小旁小徑接產業道路, 渡司界闌溪二次至松柏農場或苗圃第二工寮宿, 輕裝來回志佳陽大山, 亦可重裝縱走至雪山, 需上至苗圃第一工寮, 宿賽良久, 再宿瓢簞山屋, 經志佳陽、雪山南峰至雪主; 有著名的流籠( 司界蘭溪 ), 山明水秀,風景秀麗.
大劍線
劍山(小劍) 3223m、佳陽山 3313m、大劍山3596m三座百岳,另有推論山、油婆蘭山、布伕奇寒山、劍南尖山、雪山西南峰、翠池三叉山等.由中橫宜蘭支線中興路口下車, 經仁壽橋、松茂分站、樂山橋至防火林道登山口, 仰望彷若一面垂直的牆壁, 由此上登至推論山, 坡度漸緩, 至油婆蘭山營地, 次日輕裝登佳陽、小劍、來回約12小時, 第三天自油婆蘭山輕裝上大劍山、復循原路下中橫; 縱走則重裝經大劍、雪山西南峰至完美谷宿, 再至翠池( 東南亞最高穩定水池 ), 上雪山.
大雪線
中雪山3172m、大雪山3529m、頭鷹山3508m、火石山3308m、共四座百岳, 另有志摩山、可汗山、知馬漢山、匹匹達山、大雪北山、奇峻山、頭鷹北峰、釜碗山、西勢山、大南山、弓水山、博可爾山( 雪山西峰 )等. 此線為三大箭竹海( 奇萊東稜、白姑、西南稜 )之一. 中雪山往前便是林文安紀念碑, 本山多屬單攻. 頭鷹線由45K 處約西勢山隧道過後不遠處切上稜線至頭鷹北鞍營地宿, 過頭鷹北接上頭鷹與大雪線會合.
聖稜線
加利山3111m、伊澤山3296m、大霸尖山3554m、小霸尖山3400m、雪山北峰3702m 五座百岳, 另有巴紗拉雲山、布秀蘭山、素密達山、穆特勒布山、凱蘭特崑山、北稜角山等. 自馬達拉溪登山口( 觀霧林道 )上至九九山莊宿, 可輕裝來回大小霸、伊澤、加利( 大霸群峰 ), 縱走則需重裝上至大霸南面基底下霸南山屋, 或再進至巴紗拉雲山屋宿, 過巴紗拉雲, 上布秀蘭、素密達, 下素密達斷崖至雲達卡山屋宿,繞過穆特勒布沿稜直上雪北, 下雪北山屋宿, 循瘦岩稜經凱蘭特崑、北稜角至雪主. 風景絕佳, 驚險刺激, 岳界戲稱: 走過聖稜便可以結婚. 雪季縱走更是雪攀技術最佳磨鍊處.
四秀線
品田山3529m、池有山3301m、桃山3324m、喀拉業山3132m、( 合稱武稜四秀 )四座百岳, 另有詩崙山 .亦有謂四秀一峻之稱--峻者品田 ,另三座加上詩崙稱四秀. 風景秀麗, 展望極佳, 由武陵農場桃瀑前登山口),上至三叉( 乃武陵、池有、桃山之三叉路口 ), 向西至池有登山口, 抵新達山屋宿, 輕裝攻品田, 重裝回三叉, 順攻池有, 續上至桃山下桃山山屋宿, 輕裝攻喀拉業, 循防火林道下至武陵( 桃山登山口 ). 縱走可重裝上品田, 下品田斷崖, 接上布秀蘭山與聖稜線會合; 亦可由達山屋向西北下, 經詩逸山莊遺址、塔克金溪底, 上至巴紗拉雲山屋, 再和聖稜線會合.
4 白姑大山:
白姑( 白狗 )大山3341m 為百岳, 另有諸副峰. 北隔大甲溪與雪山山脈相望, 在地質學上亦屬雪山山脈, 密生高箭竹, 係《三大箭竹海》之一. 可由中橫青山賓館附近隧道口上登.
5 中央山脈:
A 北一北段:
審馬陣山3140m、南湖北山3535m、南湖大山3740m、南湖東峰3639m、馬比杉山3209m、南湖南山3516m、巴巴山3448m、中央尖山3703m八座百岳. 本線景觀複雜, 有審馬陣的草原地形、南湖圈谷、五岩峰、中央尖山的岩溝、阿濁水南溪流域、中央尖溪等高山溪谷, 是常好的訓練場所. 中央尖東峰、主峰、西峰間為岳界著名的『死亡稜線』; 西峰向南與甘藷峰間箭竹極密,『 死亡箭竹海』之稱.
B 北一南段:
甘藷峰 3156m、 無明山 3449m、鈴鳴山3271m、閂山3167m、畢祿山3370m、羊頭山3033m 六座百岳. 由大禹嶺820 林道可登畢祿, 續縱走鈴鳴、無明、甘藷峰, 下耳無溪接730 林道至中橫宜蘭支線清泉橋. 畢祿斷崖、無明崩壁鬼門關山、鬼門關斷崖等為北二名景. 閂山、羊頭可分別利用730 林道及中橫慈恩山莊單攻.
C 北二段:
★合歡山區: 合歡山3416m、合歡東峰3416m北合歡山3422m、西合歡山3144m、石門山3286m五座百岳,皆可由中橫霧社支線上登 .
★奇萊山區:奇萊北山3605m、奇萊主山3559m、奇萊南峰3357m、南華山 3183m、屏風山3248m 五座百岳. 由松雪樓往成功二、三堡宿, 經一號堡上至3360山屋 ,單攻北峰後往主峰, 過卡羅樓斷崖至卡西或卡東宿, 輕裝攻南華, 至天池, 下天池保線所舊址接能高越嶺路, 下至蘆山部落.
★太魯閣山列( 奇萊東稜 ): 磐石山 3105m、立霧主山3069m , 太魯閣大山 3282m、帕托魯山3100m 四座百岳. 東稜為三大箭竹海之一. 自奇萊北往東行, 經各山, 由5.4K嵐山工作站水源村出花蓮.因嵐山工作鐵道已廢棄, 故現今多由研海林道下至中橫.
D 北三段:
★能高安東軍: 能高主峰3261m、 能高南峰3349m、光頭山 3100m、白石山 3108m、安東軍山3067m 五座百岳. 循能高越嶺路至縣界, 離開越嶺路往南沿稜行, 飽覽高山草原風光及大大小小的高山湖泊, 有『湖泊的故鄉』之稱.
★干卓萬山塊: 干卓萬山 3282m、卓社大山3343m、火山3257m、牧山3239m 四座百岳. 其山塊的排列像J 型, 故俗稱 J型縱走; 由萬大林道至第八林班上干卓萬, 往三叉峰營地輕裝攻火山, 自卓社大山至武界林道48K 工寮下武界; 現一般多採由武界林道入山, 過栗粟溪, 至48 K工寮及60K工寮, 採放射性攀登.
E 南三段:
★南三主稜: 六順山3160m、丹大山 3140m、內嶺爾山3204m 等百岳.
★東郡山塊:東郡大山3495m、東巒大山3360m、無雙山 3222m 三座百岳.
★馬博橫斷: 盆駒山3089m、 馬博拉斯山(烏拉孟山 )3805m、馬利加南山 ( 塔比拉山 )3577m、馬西山3429m、喀西帕南山3248m 五座百岳.
★一般來說, 南三段比較其它各段荒涼, 也因地處中央山脈中心之故, 大都是沿稜縱走. 主稜線中, 義西請馬至山到馬利加南東峰除非會師, 否則較少人走, 故路跡較不明; 自馬利加南東峰才接上馬博橫斷.
★東郡山塊由郡大林道45K 處下至無雙吊橋過溪, 陡上無雙頂, 經儲山、本鄉山至東郡大山, 輕裝來回東巒大山, 往東經郡東山、可樂可樂安山, 通過著名的斷稜東、西山, 接上主稜的義西請馬至山, 稱之『南三迂迴』.
★馬博橫斷自八通關入沿稜縱走經烏拉孟斷崖, 上馬利加南山, 為一似馬形的岩石山峰峰頂後郤是一片大草坡, 地形變化極劇, 過塔比拉斷崖, 經馬西山與布干山間之馬布谷, 上馬西山, 過喀西帕南山後東下太平溪源的太平谷, 沿溪下至玉里林道出玉里.
F 南二段:
八通關山3320m、秀姑巒山 3860m、大水窟山3724m、達芬尖山3220m、塔芬山3068m、轆轆山3277m、雲峰 3560m、南雙頭山3333m、三叉山3494m、向陽山 3600m、新康山3335m、布拉克桑山3036m、關山嶺山3174m 等百岳. 通常由南橫埡口附近上登向陽山、三叉山, 可宿嘉明湖或布拉克桑三叉口, 輕裝來回布拉克桑山, 來回新康則需一天半的時間, 再由三叉山下拉庫音溪, 上南雙頭, 宿雲峰東峰下營地 ,輕裝攻雲峰, 續沿稜縱走轆轆山、塔芬山、達芬尖山, 可沿稜往南大水窟山及大水窟山, 下秀姑坪、白洋金礦、中央金礦 ,循八通關古道下東埔; 亦可由北面山下荖濃溪, 再上至八通關古道下東埔.
G 南一段:
關山3666m、庫哈諾辛山3114m、海諾南山 3174m、小關山 3248m、卑南主山3260m、塔關山 3220m 等百岳. 塔關山和關山嶺山合稱南橫二山, 皆可由南橫公路埡口山莊輕裝一天來回, 亦有人加上庫哈諾辛山合稱南橫三山, 若是加上向陽及三叉則稱南橫四星. 南一段縱走由南橫公路97.5K 進涇橋上登, 因位於南部, 即使冬天亦相當炎熱, 加上稜線上只有2940鞍部有穩定水源, 因此『水』就成了此段路線最重要的東西. 雲水山以後的草坡寬廣,常有強風吹襲, 馬西巴秀山後之. 瘦稜岩脊更為驚險; 馬西巴秀山下森林內之大石營地彷若仙人之居所; 由卑南北鞍下荖濃溪林道, 出藤枝部落至六龜、旗山.
H 北大武山:
3090m、 最南的一座百岳, 係大武地壘最高峰, 也是中央山脈自卑南主以後唯一超過3000公尺的山頭. 由潮州進入, 至檜谷輕裝來回.